婴儿的心。比喻纯洁、善良的心地。语出《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1]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大人:此指具有良好品德修养的人。
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受学于子思门人,提倡王道、重仁义、轻功利、创性善之说,后世尊称为“亚圣”,传有《孟子》七篇。他曾经到齐、宋、滕、魏等国游说,一度担任齐宣王的客卿,最后以所说不合王意而不见用。他主张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人性本善”等论说,以期说服诸侯,停止武力兼并。晚年与万章等门人集儒家论述著书立说以终,学说对后世影响甚大,被认为是孔子儒家学说的继承者。典源所录是孟子说过的一句话,意思是说:一个品德修养良好的人,不会失去他做赤子时的一片纯真、善良之心。“赤子之心”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个成语,用于比喻纯洁、善良的心地。
语义比喻纯洁、善良的心地。
类别用在“纯良心性”的表述上。
①为人能不失其赤子之心,才能活得快乐又逍遥。
②这篇文章充分表达了青年爱国的赤子之心,读者无不动容。
③他年纪虽大却不失其赤子之心,所以赢得学生的敬仰和爱戴。
④《少年小树之歌》的内容就是在劝人们回归自然,常保赤子之心。
⑤他一生都在官场中打滚,却仍保有一颗赤子之心,真是难能可贵!
man's natural kindness
chì zǐ zhī xīn
ABCD式组合,偏正式结构
赤子之心,常用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偏正式结构,赤子之心意思是:孩子纯真无邪的心灵。形容人的心地善良、纯洁。出自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下》。一般作主语、宾语,含褒义,指报国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