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说边哭。形容极度悲恸、激动。语出《晋书・卷七六・王廙列传》。△“血泪俱下”、“痛哭流涕”
彬字世儒。……中兴建,稍迁侍中。从兄敦举兵入石头,帝使彬劳之。会周𫖮遇害,彬素与𫖮善,先往哭𫖮,甚恸。既而见敦,敦怪其有惨容,而问其所以。彬曰:“向哭伯仁,情未能已。”敦怒曰:“伯仁自致刑戮,且凡人遇汝,复何为者哉!”彬曰:“伯仁长者,君之亲友,在朝虽无謇谔,亦非阿党,而赦后加以极刑,所以伤惋也。”因[1]数[2]曰:“兄[3][4],杀戮忠良,谋图不轨,[5]。”音辞慷慨,声泪俱下。
[1]勃然:因发怒而脸色突变的样子。
[2]敦:王敦(公元266—324),字处仲,东晋临沂人,王导的从兄,晋武帝的女婿。西晋亡,举族避乱江南,和从弟王导同在元帝朝廷做大官,主持国政。官至征南大将军,拜侍中,领江州牧,恃功专横,后举兵反,中途病死。
[3]抗旌:举旗。旌,音为jīng。
[4]犯顺:反叛作乱。
[5]祸及门户:祸害延及家族。
王彬,是王廙的弟弟,他的生平事迹附于《晋书・卷七六・王廙列传》下。东晋时,大将军王敦因恃功专横,有意篡夺元帝司马睿的政权,于是发兵反叛,打入石头城(今南京市)。元帝为了使王敦能停止叛乱,就派王敦的堂弟王彬去劝说。当时正值王彬的好友周𫖮遇害被杀,因此王彬先到周𫖮的坟前吊祭,痛哭了一场,然后才去见王敦。王敦见他面容忧伤的样子,就问了原因。王彬哭著说:“刚刚我在周𫖮的坟前痛哭,现在心里还很难过。”王敦听了,很生气的说:“周𫖮会有今天的下场,是他自找的,有什么好怜悯的。”王彬说:“周𫖮是我们的朋友,也是一个忠臣,今天却遭到这样的下场,很令人感伤惋惜。”接著突然生气的指责王敦:“你反叛作乱,残杀忠良,意图不轨,想要夺取政权,日后将会为家族带来祸害。”一边说著,一边随著慷慨的声调而流下了眼泪,情绪激昂。王敦看了这样的场面,更加生气,本想把王彬杀了。当时王敦的另一位堂弟王导也在场,一直试图从中调解,以平息双方的怒气,但王彬仍然无所畏惧,神色自若,最后王敦因为念在家族的情分上,还是放过了王彬。“声泪俱下”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个成语,用于形容极度悲恸、激动。
语义形容极度悲恸、激动。
类别用在“悲痛哀伤”的表述上。
①老先生声泪俱下的控诉,令人感同身受。
②他一说到伤心的地方,就忍不住声泪俱下。
③看他说得声泪俱下,所有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④只要说起过去的悲惨遭遇,他就会由不得声泪俱下。
⑤演到伤心处,不只演员声泪俱下,连观众也纷纷发出叹息。
⑥他一见到亲人,就立刻声泪俱下地诉说自己所受的满腹委屈。
⑦他站在演讲台上说得慷慨激昂,声泪俱下,只求大家能抛弃成见,共赴国难。
同义“声泪俱下”及“痛哭流涕”都有哭得很伤心的意思。
异义“声泪俱下”侧重于边哭边说;“痛哭流涕”侧重于尽情大哭。
声泪俱下 | 痛哭流涕 | 例句 |
---|---|---|
✅ | ❌ | 看他说得声泪俱下,所有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
❌ | ✅ | 虽然做尽坏事,老板依然不予追究,使他感动得痛哭流涕。 |
in a tearful voice
涙声 (なみだごえ)になって
avoir des larmes dans la voix(parler en versant des larmes)
говорить сквозь слёзы
shēng lèi jù xià
ABCD式组合,主谓式结构
声泪俱下,常用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主谓式结构,声泪俱下意思是:一边诉说;一边哭泣。形容极其悲痛、哀伤的样子。出自《晋书・王彬传》。一般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褒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