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查字、词、成语解释_查组词 - 查字词网

义不得辞

基础信息

  • 成语义不得辞
  • 拼音 yì bù dé cí
  • 繁体義不得辭
  • 出处 唐・杜佑《通典》卷一百一:震以王官司徒吏,皆先由州郡之贡,而后升在王廷,策名委质,列为帝臣,选任唯命,义不得辞
  • 例句 宋·苏轼《醉白堂记》:昔公尝告其子忠彦,将求文于轼以为记而未果。既葬,忠彦以告,轼以为~也,乃泣而书之。

成语解释

【释义】

犹“义不容辞”。见“义不容辞”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义不容辞”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义不容辞”的意思就是说道义上不容许推辞。这句成语常用在对需要自己出力协助的事情,因道义责任,不容自己推卸的情况。比较早的文献资料,见于唐代岑文本所撰的〈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碑文中有“夫显微阐幽,义不容辞”两句,意思是说彰显隐微的功德,是作者在道义上不容推卸的事。在《三国演义》第五八回中提到曹操集结三十万大军南下报赤壁之仇,孙权召请诸将来商议对策,其中张昭建议派鲁肃前去荆州找刘备合作,因为“子敬有恩于玄德,其言必从;且玄德既为东吴之婿,亦义不容辞”。原来刘备当时和东吴的许多事,多亏鲁肃(子敬)从中穿梭帮忙,加上因为周瑜弄巧成拙,让刘备娶了孙权的妹妹。本来孙刘两家各怀鬼胎,这下结了亲家,对协力抵抗曹操大军这件事上,在道义上,应该不会推卸,所以说是“义不容辞”。

【书证】

  • 01.宋・欧阳修〈与程文简公天球书〉其三:“伏承台诲,欲使撰述先公神道碑,岂胜愧恐,某才识卑近,岂足以铺列世德之清芬,然蒙顾有年,义不得辞。”

成语接龙

正在加载接龙成语...

yì bù dé cí

义不得辞

义不得辞,汉语成语。义不得辞意思是: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出自唐・杜佑《通典》卷一百一:震以王官司徒吏,皆先由州郡之贡,而后升在王廷,策名委质,列为帝臣,选任唯命,义不得辞

浏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