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查字、词、成语解释_查组词 - 查字词网

格杀勿论

基础信息

  • 成语格杀勿论
  • 拼音 gé shā wù lùn
  • 繁体格殺勿論
  • 感情 中性成语
  • 近义词 格杀无论
  • 出处 清・林则徐《体察洋面堵截情形折》:“驶近夷路,概行追击,倘敢逞凶拒捕,格杀勿论。”
  • 用法 复杂式;作谓语;指可将拒捕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
  • 例句 如有白拒捕等事,格杀勿论。(《负曝闲谈》第三回)

成语解释

【释义】

击杀凶恶的人不以杀人论罪。#语本《周礼・秋官・朝士》汉・郑众・注。

【典源】

#《周礼・秋官・朝士》汉・郑众・注[1]

谓盗贼群辈[2],共攻盗乡邑及家人者,杀之无罪。若今时无故入人室宅庐舍、上人车船、牵引人欲犯法者,其时[3]之,无罪。

注解

[1]典故或见于《史记・卷五一・荆燕世家》。

[2]若军:聚众成军。

[3]格杀:击杀。“格”与“挌”通,击。

参考

《史记・卷五一・荆燕世家》

至孙定国,与父康王姬奸,生子男一人。夺弟妻为姬。与子女三人奸。定国有所欲诛杀臣肥如令郢人,郢人等告定国,定国使谒者以他法劾捕格杀郢人以灭口。至元朔元年,郢人昆弟复上书具言定国阴事,以此发觉。诏下公卿,皆议曰:“定国禽兽行,乱人伦,逆天,当诛。”上许之。定国自杀,国除为郡。

【典故】

《周礼》一书相传为周公所撰,记载了周代的官制。在该书《秋官・朝士》中提到“凡盗贼军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汉代郑众解释这句话的意思说:“如果有盗贼聚众成军,来攻打抢劫别人的村舍,杀害别人的家人,这些匪徒假如因此被杀,杀人者无罪。这就好像现行法律,无故侵入他人屋里、强行登上他人之车、强迫他人犯法,如果因此被人格杀,杀人者无罪。”这就是“格杀无论”的典源,这句成语就是用来指杀凶恶的人不以杀人罪论。

【书证】

  • 01.清・夏燮《中西纪事》卷一三:“又声言:夷人入其界者,登时格杀勿论。”
  • 02.清・林则徐〈恭报抵粤日期折〉:“分派兵哨各船,在伶仃洋一带,按月轮流堵截,无论内地何项船只驶近夷船,概行追击,倘敢逞凶拒捕,格杀勿论。”
  • 03.《清史稿・卷二五・宣统本纪》:“傥有匪徒从中煽惑,意在作乱者,照惩治乱党例,格杀勿论。”

【用法】

语义击杀凶恶的人不以杀人论罪。

类别用在“杀之无罪”的表述上。

例句

当局已下令,对暴动份子格杀勿论

统帅已下达阵前逃亡者、格杀勿论的命令。

对不肯解除武装的战俘,我军将领已决定格杀勿论

演习视同战争,凡怠慢而严重贻误军情者,一律格杀勿论

成语翻译

kill on the spot with no other admittance(be shot down)

切り捨(す)て御免(ごめん)

tuer indistinctement tous ceux qui résistent

成语接龙

正在加载接龙成语...

gé shā wù lùn

格杀勿论

ABCD式组合,复杂式结构

格杀勿论,常用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复杂式结构,格杀勿论意思是:指把拒捕、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出自清・林则徐《体察洋面堵截情形折》。一般作谓语,指可将拒捕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

浏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