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通“宁”。“息事宁人”即“息事宁人”。见“息事宁人”条。
此处所列为“息事宁人”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汉章帝(公元56∼88),名烜,明帝第五子,素好儒术,建初四年(公元79)召诸儒在白虎观讲论五经异同,令班固等据以作成《白虎通义》;又诏曹褒定汉礼一百五十篇。政事按光武、明帝遗规,安定社会,发展生产。史家将他与明帝媲美,两朝合称“明章之治”。章帝为人宽厚,一改明帝苛察,禁用钻凿之类的酷刑。章帝曾下诏,命令所有的官员,如果人民不是犯了死罪,就不需要查验其罪,如果是官吏之间互相告发,一律不得受理,为政以不得生事扰民为重点。后来“息事宁人”演变为成语,用来指平息纷争,以使彼此相安。
make concessions to avoid trouble
争(あらそ)いを鎮(しず)めて人々(ひとびと)を安心(あんしん)させる
réconcillier les deux parties en conflit(faire des concessions pour régler un différend)
замять дело(примиренчество)
xī shì níng rén
ABCD式组合,联合式结构
息事宁人,常用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联合式结构,息事宁人意思是:指调解纠纷;使事情平息下来;使人们平安相处。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章帝纪》。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