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查字、词、成语解释_查组词 - 查字词网

手足失措

基础信息

  • 成语手足失措
  • 拼音 shǒu zú shī cuò
  • 感情 贬义成语
  • 近义词 手足无措
  • 反义词 从容不迫
  • 出处 唐・韩愈《为韦相公让官表》:“心神靡宁,顾已惭觍,手足失措。”
  • 用法 作谓语、状语、补语;指慌乱。
  • 例句 老舍《小坡的生日》:“张秃子吓得手足失措,正想不起主意来。”

成语解释

【释义】

犹“手足无措”。见“手足无措”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手足无措”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有一段记载:卫灵公死后,卫人立蒯聩(kuǎi kuì)之子辄,是为出公。这一年六月,赵鞅将蒯聩纳于卫国的戚地,与辄对立。直到出公五年,卫君辄始终违抗父亲蒯聩,诸侯们屡次以这件事责备卫国。这时孔子门人子路等多在卫国任职,卫君辄想要请孔子主政。此刻蒯聩已在晋人的协助下回国,占领了戚邑,父子相峙不下,尽失其应有的风度。在这种情形下,孔子自然不愿为一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君主效力。他向子路陈述“正名”的道理,说:“名分不正,所说的话就不合道理;说的话不合道理,事情就做不成;事情都做不成,当然安上治民的礼、移风易俗的乐就无法产生;礼乐不能产生,刑罚就因失去依据而不能轻重适中;刑罚失当,人民举手投足都容易犯错,就会惶恐终日,不知如何安放手脚。”孔子所讲的此一席话,见于《论语・子路》。后来“手足无措”这句成语,就从孔子所说的“民无所错其手足”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人惶恐不安,不知如何是好。

【书证】

  • 01.唐・韩愈〈为韦相公让官表〉:“承命震骇,心神靡宁,顾已惭腼,手足失措。”
  • 02.《三国演义》第八五回:“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成语翻译

be all in a flutter

быть в крáйней растерянности

成语接龙

正在加载接龙成语...

shǒu zú shī cuò

手足失措

ABCD式组合,主谓式结构

手足失措,常用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主谓式结构,手足失措意思是:手足失去安放的地方。形容极其惊慌。出自唐・韩愈《为韦相公让官表》。一般作谓语、状语、补语,指慌乱。

浏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