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花一样的娇美,像玉一般的温润。比喻男子风姿俊秀。语本《诗经・魏风・汾沮洳》。后用“如花似玉”比喻女子美丽动人。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彼 [1]一 [2],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 [3];美如英,殊异乎 [4]。彼汾一曲,言采其 [5]。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 [6]。
[1]汾:音fén,河水名。源出山西省宁武县西南管涔山,南流至曲沃,再折向西行,于万荣县西北注入黄河。
[2]方:通“旁”,旁边。
[3]英:花朵。
[4]公行:古代掌管君王兵车的官吏。行,音háng。
[5]藚:音xù,即泽泻。多年生草本植物,叶椭圆形,夏季开小白花。根茎可入药,为利尿剂。
[6]公族:古代掌管君王宗族的官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大序〉曾归结《诗经》里的作品有三种不同的写作方法,其中“赋”是直接描写其事,“比”是借彼来喻此,“兴”则是寄物以抒发己意。所谓比,就是修辞学里所讲的譬喻,作者可以透过这种表述手法,间接表达出自己对于某些人事物的看法。《诗经・郑风・有女同车》就提到:“有女同行,颜如舜华。”根据唐代孔颖达《诗经正义》的说法,“此女﹙指齐国女子﹚之美,其颜色如舜木之华﹙花﹚。”就以绽放的花朵来比拟女子的美貌,甚至作为女子的代称。汉语语料里,常可看到这种词汇,如:“花轿”、“烟花巷”、“觅柳寻花”等。另外,在《诗经》的另一篇诗章〈魏风・汾沮洳〉里,也借用花来比拟男子,表示对作品里男子仪表的赞美;同时又用美玉来譬喻那位男子的德行,是如此高洁而且有光采。在古代,君子有佩玉的习俗,所以文献中经常将玉石和君子的品德类比,如《礼记・聘义》里就曾经记录君子如玉,有“仁”、“智”、“礼”、“乐”、“忠”、“信”等美德。可见花或玉都可以用来表述一个人的美好。后来“如花似玉”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女子美丽动人。
语义比喻女子美丽动人。
①他一夜辗转难眠,脑海里都是那女孩如花似玉的容颜。
②没想到几年不见,当年的小女生如今已是如花似玉的美少女。
③邻家少女长得如花似玉,还有一颗善良的心,可说是人见人爱。
④新郎英俊挺拔,新娘如花似玉,一对新人甜甜蜜蜜牵著手步入礼堂。
⑤纵然没有如花似玉的容貌,但她凭著动人的歌声,仍在歌坛风靡多年。
like flowers and as jades
rú huā sì yù
ABCD式组合,联合式结构
如花似玉,常用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联合式结构,如花似玉意思是:像花一样艳丽;像玉一样美好。形容女子容貌十分美丽。出自元・张寿卿《红梨花》第三折。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女子姿容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