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了就退缩不前。指危险或能力不及的事,令人看了就退却不前。※语或本明・徐光启〈复周无逸学宪书〉。
一载贤劳,今兹竣事,必多得真才,为他日羽仪桢干矣。执法不挠,铲除宿弊,是当官本领,即有危机,非所宜避也。况公道在人,终古不泯,从来真清执者何尝不信于当世耶?党与二字,耗尽士大夫精神才力,而于国计民生,毫无干涉。且以[1]所为,思之痛心,望之却步。今日中外,事事可虞,杞人之虑,盖非一端。若皆以养痈为得计,其如一朝之患何哉!
[1]裕蛊:宽裕以治蛊。蛊,指前人已坏之事项。谓宽待恶习,犹如养痈贻患。
“望而却步”典源作“望之却步”。看到了一件困难或危险的事,有些人会去克服,有些人则会畏缩不前,后者的情形,就可以用“望而却步”来形容。“却”是退后不前的意思,《孔子家语・儒行解》说:“是犹却步而欲求及前人,不可得也。”意思是一个人退缩不前而想赶上前人的成就,是不可能的。徐光启(公元1562—1633),字子先,明朝算学家,上海人。从利玛窦学天算之学,为中国人研究西洋科学之始,曾任礼部尚书。译著甚多,以几何原本、农政全书等最著。当时明朝政局混乱,党争造成朝政败坏,国力日衰。徐光启看到这种情形,便感叹地表示,党争耗费了士大夫的精力和才智,而对国家社会毫无帮助,而且同党之人对彼此的陋行姑息容忍,更叫他每次想到就非常痛心,看到了就退缩不前,不愿与之同流合污。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七》:“今藏园、瓯北两才子诗,斗险争新,余望而却步。”则以“望而却步”形容蒋士铨、赵翼的诗太过艰涩难懂,令人读了就会退却害怕。“望而却步”一般用来形容危险或能力不及的事,令人见了就退却不前。
语义危险或能力不及的事,令人见了就退却不前。
类别用在“顾忌畏缩”的表述上。
①他有恐水症,所以对水上活动望而却步。
②遇到险阻就望而却步的人,是很难有成就的。
③这本小说太难懂了,许多读者翻了两页就望而却步。
④经过数天辛苦的跋涉,这座令人望而却步的大山,终于被我们征服了!
⑤这座高山令很多人望而却步,但我们凭著不畏艰难的毅力,终于登顶成功。
⑥这件任务看来好像难得让人望而却步,实际做了之后,才发现没那么困难。
shrink back at the sight of
見(み)ただけでしりごみする
vor etwas zurückscheuen (od. zurückweichen)
спасовать перед трудностями
wàng ér què bù
ABCD式组合,连动式结构
望而却步,常用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连动式结构,望而却步意思是:看到困难或危险就往后退缩。形容遇到强敌或困难时就退缩不前。出自明・徐光启《复周无逸学宪》。一般作谓语、宾语,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