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以讹传讹”。见“以讹传讹”条。
此处所列为“以讹传讹”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以讹传讹”原作“讹以传讹”。“讹”是错误的意思。“以讹传讹”就是指将本来就不正确的讯息或东西,没有加以辨正清楚,又一再地传扬出去,以致离真相越来越远。宋代王柏〈默成定武兰亭记〉一文,论述书法名品〈兰亭集序〉的版本源流,其中便有“讹以传讹”一语。据王氏的说法,〈兰亭集序〉为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所作,柔媚劲健,尽善尽美,为书法名品。其真迹传至王羲之七世孙智永,智永再传于弟子辨才,为唐太宗用计取得。太宗得此真迹后,唐初多位书法名家曾加以临摹,其中以欧阳询的最为逼真,被镌刻于石碑上。太宗死后,王羲之的真迹殉葬昭陵,欧阳询的摹本石碑则为契丹人所得,流落于定武。由于真迹已不可得,故当时自以定武本最为珍贵。北宋庆历年间,此碑在民间出现,欧阳修《集古录》收有其拓本,然有数个版本,因为没有经过深入考证,真正的定武本并未得到应有的尊崇,反被视为别本。熙宁年间,定武真本落入薛师正父子之手,为保有真本,薛氏父子大量拓印,以假乱真,流入世面的多为伪本,真本反而少见。宋室南渡后,众人又据流于世面之伪本大量翻刻,“讹以传讹”,终至真伪难辨,王柏以为这种现象十分可笑。后来“以讹传讹”这句成语,就从王柏文中“讹以传讹”演变而出,指将不正确的讯息继续传播下去。
Wrong hearing makes wrong rehearsing.
é yǐ chuán é
ABCA式组合,紧缩式结构
讹以传讹,汉语成语。ABCA式组合,紧缩式结构,讹以传讹意思是:把本来就是错误的东西妄加传播,越传越错。出自明・郎瑛《七修类稿・辩证上・爱妾换马》。一般作宾语、定语,指谣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