脍,细切肉;炙,烤肉。脍、炙皆人间美味,“脍炙人口”指美味的食物人人爱吃,或比喻美妙的诗文为人所赞赏、传诵。语出唐・林嵩〈周朴诗集序〉。后亦用“脍炙人口”比喻事物精妙而备受称诵。
干符七年,[1][2]。悲夫!先生名[3],字见素。生于[4],而长于[5],与[6]、[7]为诗友,一篇一咏,脍炙人口。
[1]闽城:地名。地约当今福建省福州市。
[2]殒贼:被贼所杀。指周朴遇黄巢之乱,于闽城遇害身亡。
[3]朴:周朴(?∼公元878),字见素,唐朝时人。工为诗,隐居嵩山,无功名之念。后避居福州,黄巢陷闽,欲用朴,朴不从,遂为黄巢所杀。朴为诗极尽雕琢,当时诗家称“月锻季炼”,未及成篇,已播人口。
[4]钓台:山名。地约当在今福建省闽侯县南。
[5]瓯、闽:地名。瓯,地约当今浙江省永嘉县。闽,地约当今福建省福州市。
[6]李建州频:即李频,唐朝时人,生卒年不详。睦州寿昌人,累迁至都官员外郎,僖宗时为建州刺史。
[7]方处士干:即处士方干,唐朝时人,生卒年不详。字雄飞,睦州清溪人。其诗作清润小巧,为人有清才,隐居镜湖,日以诗酒自娱。处士,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
唐僖宗干符年间,周朴因遇黄巢之乱,不屈从黄巢而被杀。朴死后,僧人楼浩搜其诗百篇,编成《周朴诗集》二卷。唐人林嵩为《周朴诗集》写了一篇序文,文中说到周朴一生淡泊名利,放纵心灵于山林宇宙之中,视富贵如浮云。与当时的建州刺史李频、处士方干结为诗友,其间往来之诗作,都是“脍炙人口”,为人所称美传诵的好作品。文中“脍炙人口”原用于比喻美妙的诗文为人所赞赏、传诵,后则亦用来比喻事物精妙而备受称诵。
㈠
语义美味的食物人人爱吃。
类别用在“广受欢迎”的表述上。
①桌上摆满了脍炙人口的佳肴,令人垂涎欲滴。
②这家的小笼汤包脍炙人口,许多人慕名而来,天天高朋满座。
㈡
语义比喻美妙的诗文为人所赞赏、传诵。褒义。
类别用在“广受欢迎”的表述上。
①李白〈静夜思〉一诗脍炙人口,几乎人人会背。
②谈到武侠小说,最脍炙人口的,莫过于金庸的作品。
③凡一代文学作品,有脍炙人口者,亦有默默无闻者。
㈢
语义比喻事物精妙而备受称诵。褒义。
类别用在“广受欢迎”的表述上。
①〈阳明春晓〉是首脍炙人口的国乐曲子。
②一年一度的阿里山樱花季,素来脍炙人口。
③这部电影必定有其特色,否则为何能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形音炙,音zhì,指烧烤的肉。不可写作“灸”。
enjoy great popularity
人口(じんこう)にかいしゃする
être l'objet de l'admiration générale
allgemeine Anerkennung finden(sich groβer Beliebtheit erfreuen)
приходиться всем по вкусутся
kuài zhì rén kǒu
ABCD式组合,复杂式结构
脍炙人口,常用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复杂式结构,脍炙人口意思是:肉菜味道鲜美;使人爱吃。出自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卷十・海叙不遇》。一般作谓语、定语,含褒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