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碌的人无端自寻烦恼。语本《旧唐书・卷八八・陆元方列传》。△“杞人忧天”。
尝有小吏犯罪,但示语而遣之。 [1]白曰:「此例当合与 [2]。」 [3]曰:“人情相去不远,此岂不解吾言?若必须行杖,即当自汝为始。”录事惭惧而退。象先尝谓人曰:“天下本自无事,祗是庸人扰之,始为繁耳。但当静之于源,则亦何忧不简。”前后为 [4],其政如一,人吏咸怀思之。
[1]录事:职官名。旧时各官署缮写文件的官员。
[2]杖:古代的一种刑法。用棒子或竹板打犯人
[3]象先:陆象先(公元665—736),字崇贤,陆元方子,唐・苏州人。历任户部尚书等官职,为政尚仁恕。谥文贞。
[4]刺史:职官名。古代纠察地方官员之官,后沿称地方长官。
据《旧唐书・卷八八・陆元方列传》载,唐朝时的陆象先,做人做事颇有器度。在蒲州刺史任内,曾经有个小官犯了错,他训斥了几句就让他离开,一旁的书记官说:“他这个样子应该受到杖打的刑罚吧!”陆象先回答说:“他一定能依常情体会到我对他的训诫,如果这样的过失就要用杖刑,那你才应该首先被罚!”书记官听了之后便惭愧得不敢再多说话。陆象先常对人说:“天下本无事,祗是庸人扰之。”他意为天底下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事,都是一些庸庸碌碌的人徒生纷扰,使得世事愈加繁复杂乱。如果在事情刚滋生时,就能冷静的面对,一切就会变得简单许多。在刺史任内,他也将这个理念贯彻到政事当中,无论百姓与官吏,都对他充满了感念。后来“庸人自扰”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庸碌的人无端自寻烦恼。
语义比喻庸碌的人无端自寻烦恼。
类别用在“疑心忧虑”的表述上。
①你所担心的事,在我看来皆为庸人自扰。
②这些谣言,要信了它,才真是庸人自扰呢!
③事情明明与他无关,他偏要想东想西,庸人自扰。
④彗星撞地球的机率很小,不必庸人自扰,自寻烦恼。
⑤船到桥头自然直,我何必庸人自扰,先担此心来呢?
⑥事情本来就很简单,是因为你庸人自扰地把它想复杂了。
⑦他们不会发生什么事的,你何必庸人自扰,坐立难安呢?
⑧该操心的事你不操心,倒是每天庸人自扰地担心世界末日即将来临。
⑨这件事原本就是传说而已,假如我们因此而自乱阵脚,那才叫庸人自扰呢!
stupid people create trouble for themselves
から騒(さわ)ぎをする,いらない心配(しんぱい)をする
der Narr macht viel Aufhebens um nichts(sich unnǒtige Sorgen machen)
волновáться из-за пустяков
yōng rén zì rǎo
ABCD式组合,主谓式结构
庸人自扰,常用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主谓式结构,庸人自扰意思是:平庸的人无事生事;自找麻烦。出自北宋《新唐书・陆象先传》。一般作谓语、宾语,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