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合乎正义的事,就奋勇去做。语本《论语・为政》。△“急公好义”
子曰:“非其[1]而祭之,[2]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1]鬼:人死曰鬼,此指祖先。
[2]谄:献媚、奉承。
孔子是春秋的贤人,于鲁国从政时,鲁国大治。后因政治理念与国君不合,周游列国十三年,却未受到其他国君的重用。晚年返回鲁国,致力于古代典籍的整理,并且秉持“有教无类”的精神,开平民教育的先河,门下有弟子三千人。孔子十分强调“勇”的重要性,例如在《论语・宪问》中,孔子曾说︰“仁者,必有勇。”意思就是说,仁者重视正道而轻忽生命,见到合乎正道的事情,一定会勇于实行。又说“勇者不惧”,即是说勇敢的人无所恐惧。而在所引典源《论语・为政》中,孔子则说︰“见义不为,无勇也。”综上所述,可知一个君子如果见到正道所当行之事,必然会勇敢地去做,要是因为害怕而不去做,那就不配称为勇敢,只是一个怯懦的人。后来“见义勇为”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见到合乎正义的事,就奋勇去做。
语义见到合乎正义的事,就奋勇去做。
类别用在“奋勇行义”的表述上。
①现代社会人情淡薄,见义勇为的人越来越少了。
②他见义勇为地将车祸伤者送到医院,救回一条宝贵的性命。
③小明见义勇为,奋不顾身地扑向抢匪,将他制伏后送交警方究办。
④这位青年奋不顾身,见义勇为的救人精神,赢得在场的人由衷赞佩。
⑤因为他见义勇为的行为,足可作为同学们效法的楷模,所以得到学校的表扬。
同义“见义勇为”及“急公好义”都有从事正义之事的意思。
异义“见义勇为”侧重于看到便勇敢去做;“急公好义”侧重于热心公益。
见义勇为 | 急公好义 | 例句 |
---|---|---|
✅ | ❌ | 小明见义勇为,奋不顾身地扑向抢匪,将他制伏后送交警方究办。 |
❌ | ✅ | 老王一向急公好义,捐款助人急难总是不落人后。 |
never hesitate to do what is right
義(ぎ)に勇(いさ)む
accomplir courageusement ce qu'on voit être de son devoir
грудью стоять за прáвду
jiàn yì yǒng wéi
ABCD式组合,偏正式结构
见义勇为,常用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偏正式结构,见义勇为意思是:见到正义的事情勇于去做。出自春秋・孔子《论语・为政》。一般作谓语、定语,含褒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