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毁灭或死亡。语出唐・独孤及〈祭吏部元郎中文〉。△“玉石俱焚”
昨日经过,遽成畴昔,何变化之速,乃至于是!视不及瞬,言不及息,呜呼元君,今已返于机。夫[1]、[2]同归于尽,岂不知前后相哀,[3]不为叹。公齿发未老,官途方半,相视而笑,冀前路各有所展。岂图间阔数日,而死生间之。
[1]彭祖:古长寿之人,相传活了八百岁。
[2]殇子:未成年而死之人。
[3]达生者:通达生命的人。
独孤及(公元725—777),字至之,河南洛阳人,唐代散文家。独孤及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以儒家典籍为治学方向,长于议论,强调立范诫世,不以词藻华丽取胜。在〈祭吏部元郎中文〉中,独孤及悼念猝逝的友人,举了彭祖与殇子为例。相传彭祖活了八百岁,殇子则是未成年而死之人,两人活著的时间虽然差距甚大,最后却都必须归于死亡。因此在通达生命的智者看来,死亡不过是人生必经的过程,不需要为此感到叹息。后来“同归于尽”演变为成语,用来指一同毁灭或死亡。
语义比喻一同毁灭或死亡。
类别用在“一起灭亡”的表述上。
①他很气愤地说要与仇人同归于尽。
②他身绑炸弹,准备冲入敌营,和敌人同归于尽。
③你要冷静下来,贸然行动只会和对方同归于尽。
④歹徒手握著炸弹的遥控器,威胁警方要和人质同归于尽。
⑤我军唯恐遭到同归于尽式的爆炸攻击,所有人员都提高警备。
⑥那位战士身上绑满炸弹,然后驾车冲入敌营,与敌军同归于尽。
⑦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互相争斗,最后竟落得同归于尽的下场。
⑧同归于尽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我们一定要活下去,和对方周旋到底。
⑨我军已经抱定和敌人同归于尽的决心,绝对不会让敌人越雷池一步。
perish together
もろともに滅(ほろ)びる
périr tous ensemble
gemeinsam zugrunde gehen(zusammen untergehen)
погибнуть вместе(найти общий конец)
tóng guī yú jìn
ABCD式组合,补充式结构
同归于尽,常用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补充式结构,同归于尽意思是:一同走向死亡或共同毁灭。出自战国・郑 列御寇《列子・王瑞》。卢重玄解:“大小虽殊,同归于尽耳。”一般作谓语、宾语,含褒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