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少的抵挡不过人多势众的。#语出《逸周书・卷九・芮良夫》。
厉王失道,芮伯陈诰,作芮良夫。芮伯若曰:“予小臣良夫稽首谨告:天子惟民父母,致厥道,无远不服;无道,左右臣妾乃违。……古人求多闻以监戒,不闻,是惟弗知,尔闻尔知,弗改厥度,亦惟艰哉![2]除民害,不[3]民害,害民乃非后,惟其[4]。后作[5],后弗[5],民不知后,惟其怨。民至亿兆,后一而已,寡不敌众,后其危哉!……”
[1]典故或见于《孟子・梁惠王上》。
[2]后:君王。
[3]惟:思考、思量。
[4]雠:音chóu,通“仇”,仇怨。
[5]类:法则、榜样。
[6]类:相似。
《孟子・梁惠王上》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
周厉王施行暴政,禁止人民议论毁谤朝廷,并且任用虢(guó)长父和荣夷公,但这两人只知独占利益作威作福,臣子芮(ruì)伯良夫认为这样一来将会为国家招来大灾难,于是上书劝诫周厉王。强调身为一国之君有责任为人民除祸害,作人民的榜样,否则将招致人民的仇视和怨恨,而且君王只有一个,是抵挡不了人数众多的百姓,这时君王的处境就危险了。后来“寡不敌众”演变为成语,用来指人少的抵挡不过人多势众的。
语义指人少的抵挡不过人多势众的。
类别用在“军力薄弱”的表述上。
①敌军寡不敌众,被我军打得节节败退。
②你势单力薄,寡不敌众,应该智取,不宜力敌。
③他遭到一群流氓围住,寡不敌众,被打成重伤。
④尽管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他仍决定坚守阵地,等候援军到来。
⑤我方只有两三个人,对方却有十多人,终究寡不敌众,只好暂避。
⑥赵将军虽然骁勇善战,终究寡不敌众,双拳难挡四手,还是败下阵来。
⑦这支军队为了完成任务,明知寡不敌众,仍与敌人进行殊死战,最后壮烈牺牲。
The few can not resist the many.
衆寡(しゅうか)敵(てき)せず
ne pas pouvoir tenir tête à celui qui l'emporte en nombre
мáлым числóм не устоять прóтив мнóжества
guǎ bù dí zhòng
ABCD式组合,主谓式结构
寡不敌众,常用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主谓式结构,寡不敌众意思是:人少的敌不过人多的。出自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一般作谓语、定语,用于战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