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表面上;阴,暗地里。“阳奉阴违”指表面上装著遵守奉行,暗地里却违反不照办。语出明・范景文〈革大户行召募疏〉。△“口是心非”
官自经手,官自留心。金钱无所容其穴窟,仓箱无所容其耗蠹,邮驿支应无所容其冒破,在民免于害,而官亦并受其利,所虑失利者,独胥徒耳。置官以为民,岂为胥徒哉?如有日与[1][2]而阳奉阴违,名去实存者,断以[3]随其后。从此百姓自办正税而外,足不至官府,目不见青衣,日惟含哺鼓腹以嬉游于化日,是亦一时华胥也。
[1]胥徒:小吏。
[2]比:音bì,结党营私。
[3]白简:弹劾的奏章。
“阳奉阴违”就是表面上装著遵守奉行,私底下却违反不照办。这句成语常用来描述官场中人物。例如明代范景文〈革大户行召募疏〉中建议大力兴革当时官富民贫、官逸民劳的缺失。他认为一切差役都应归之于官,由官员募员负责。如此一来,每项工作都有经手负责的官员,自会留心。无论是收入的金钱、仓库的粮食、各项送往迎来等等所需必是一清二楚,不容造假。这种做法官民两蒙其利,唯一会抱怨的就只有原来帮忙官员操控一切的小吏。但是国家设官,本就不是为了这些人。因此假如有官员仍然和这些小吏私相勾结,对法令表面遵循,私底下却私心乱法的,要立即予以弹劾。相信从此以后,百姓只要依法纳税,就可以足不进官府,眼不见那些苛扰的小吏了。每天安居乐业,悠闲地生活,这不就是理想的社会吗?范景文文中就用到了“阳奉阴违”。
语义表面上装著遵守奉行,暗地里却违反不照办。贬义。
类别用在“虚意应付”的表述上。
①公务人员应该依法行事,不可阳奉阴违。
②他这种阳奉阴违的做法,迟早会东窗事发。
③我们应澈底执行上级的命令,不可阳奉阴违。
④对于学校的规定,他一向阳奉阴违,也难怪会被记过。
⑤其实他也不是存心阳奉阴违,只是不太认同这些刻板的规定。
⑥下属对上级的命令要确实执行,绝不容许有阳奉阴违的情形发生。
⑦他对教练的话阳奉阴违,以致于战术运用一团糟,令大家气愤不已。
同义“阳奉阴违”及“口是心非”都有表里不一的意思。
异义“阳奉阴违”一般用在下级对上级时,且侧重于行事前后不一;“口是心非”使用对象较广,但侧重于言语与心意不一。
阳奉阴违 | 口是心非 | 例句 |
---|---|---|
✅ | ❌ | 公务人员应该依法行事,不可阳奉阴违。 |
❌ | ✅ | 这种没有诚意、口是心非的道歉,我无法接受。 |
comply in public but oppose in private
うわべは服従(ふくじゅう)し内心(ないしん)は背(そむ)く
simulacre d'obéissance(n'obéir qu'en apparence et s'opposer en réalité)
Willfǎhrigkeit heucheln
двурушничать(формáльно подчиняться а по существу сопротивляться
yáng fèng yīn wéi
ABCD式组合,联合式结构
阳奉阴违,常用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联合式结构,阳奉阴违意思是: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出自明・范景文《革大户行召募疏》。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