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一百次仗,胜一百次。形容善于作战,所向无敌。#语出《管子・七法》。
故凡攻伐之为道也,计必先定于内,然后兵出乎境。计未定于内而兵出乎境,是则战之自胜,攻之自毁也。是故张军而不能战,围邑而不能攻,得地而不能实,三者见一焉,则可破毁也。故不明于敌人之政,不能加也;不明于敌人之情,不可约也;不明于敌人之将,不先军也;不明于敌人之士,不先陈也。是故以众击寡,以治击乱,以富击贫,以能击不能,以[2]击[3]众[4],故十战十胜,百战百胜。
[1]典故或见于《孙子・谋攻》。
[2]教卒练士:训练精良之士卒。
[3]敺:音qū,同“驱”,驱逐、驱赶。
[4]白徒:未经训练的兵卒;临时征集的壮丁。
《孙子・谋攻》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百战百胜”意谓打一百次仗就胜一百次。指每战必胜,所向无敌。这个成语出自《管子・七法》。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被奉为法家之祖。他主张国富兵强的理论,在政治、经济、军事等许多领域都有卓著的建树。他辅佐齐桓公治国,完成霸业,使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桓公尊为“仲父”。〈七法〉此篇以论兵为核心,是全书中一篇重要的军事论文,详述了有系统的军事思想。其中提到“以众击寡,以治击乱,以富击贫,以能击不能,以教卒练士击敺众白徒,故十战十胜,百战百胜。”意思就是说:如果能用多数去进攻少数,用治国去进攻乱国,用富国去进攻穷国,用贤能的将帅去进攻无能的将帅,用训练有素的士兵去进攻未经训练的士卒,这样一定能够打十场仗就赢十次,打一百次仗就胜一百次。后来“百战百胜”被用来形容善于作战,所向无敌。在《孙子・谋攻》也可看到这个成语,内容则是叙述:孙子提出“谋攻”,以谋略方法作战,运用政治或外交的方法,来使敌人屈服,而不使用武力战。因为他认为,百战百胜,还不是最高明的,如果能不必打战,就能使敌人降服,才是最高明的。
语义形容善于作战,所向无敌。
类别用在“威猛无敌”的表述上。
①王将军领兵作战总是百战百胜,威名令敌人闻风丧胆。
②这个投手球速极快,只要有他上场,球队必定百战百胜。
③我们不只要了解对方,更要了解自己,这样才能百战百胜。
④由于他冷静分析,又能知己知彼,所以在商场上总是百战百胜。
⑤这支球队得以在竞技场上百战百胜,除教练善于用兵外,球员个个骁勇善战亦是主因。
gain every battle(victorious in every battle)
百戦百勝,戦えば必ず勝つ
cent batailles livrées,cent victoires gagnées
jede Schlacht gewinnen(unbesiegbar)
непобедимый(всепобеждáющий)
bǎi zhàn bǎi shèng
ABAC式组合,联合式结构
百战百胜,常用汉语成语。ABAC式组合,联合式结构,百战百胜意思是:打一百次仗;胜一百次。形容善于作战;所向无敌。出自先秦・管仲《管子・七法》。一般作谓语、定语,形容善于作战,所向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