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曲折;拐来拐去。
引证山路逶迤。匍匐逶迤。 —— 《文选 · 刘峻 · 广绝交论》
逶迤退食。 —— 《后汉书 · 杨秉传》
五岭逶迤腾细浪。 —— 毛泽东《长征》
例山路逶迤
英winding; meandering;
◎弯曲回旋的样子。
引证《文选 · 古诗十九首 · 东城高且长》:“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唐 · 韩愈〈送李翶〉诗:“广州万里途,山重江逶迤。”
逶迤也写作“ 逶迆 ”。古人最初造字很简练,后来字义承载负荷越来越大,故细化,这样汉字就进入了“繁缛”改造期。
逶迤一词是个最好的说明:古貌为“委它”。委,曲也;它,蛇也。即如弯曲的蛇,所以后人也有写作“逶蛇”、“委蛇”的。蛇,上古音读【thai】(王力先生拟音)。
“逶迤”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wēi yí,形容道路、河流、山脉等弯曲而长,或者比喻事情发展的曲折、复杂。
“逶迤”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和审美情趣紧密相关,常用来描绘自然景观的壮丽和柔美,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
“逶迤”不读wěi tuō,也不读wěi yě,正确的读音是:wēi y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