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掉入水中,在船舷刻上记号,待船停止后仍从记号处下水寻剑。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典出《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守株待兔”、“胶柱鼓瑟”
楚人有[1]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2][3]其舟,曰:“[4]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5]乎?以此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
[1]涉江:渡江。涉,乘船渡水。
[2]遽:立刻。
[3]契:刻。
[4]是:此处。
[5]惑:困惑。
战国时,秦国丞相吕不韦在《吕氏春秋》一书中,阐述君王治理国政的道理。他认为君王治国应要符合时宜,不能一味沿袭旧法,因为环境会随著时间改变。他举了一个例子:楚国有人渡江时,剑掉到水里,他便很快地在船身上刻了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里掉下去的。”等到船停了,他就从记号处下水找剑。可是船已经走动了,但落水的剑却不会动,这样找剑,不是很奇怪吗?如果用旧法治理国家,而不考虑时空的转变,就像这个求剑者的行为一样令人困惑。后来这个典源被浓缩成“刻舟求剑”,用来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语义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贬义。
类别用在“顽固守旧”的表述上。
①因应各种状况,我们不宜刻舟求剑,不知变通。
②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要随时注意外在环境的变化,切忌刻舟求剑。
③在求新求变的潮流中,我们绝不能刻舟求剑,食古不化。
④他本来思想就僵化,会干出像刻舟求剑般的蠢事来也不意外。
⑤你不循原路回去找钱,只会在屋子里刻舟求剑般地乱找有什么用?
⑥今非昔比,你老是想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和刻舟求剑有何不同?
⑦如果我们继续自以为是,拘泥固执,难免会做出“刻舟求剑”的蠢事来。
⑧处理事情本来就要考虑各种情况,然后提出最适当的因应措施,绝不能刻舟求剑。
ridiculous stupidity
情勢(じょうせい)の変化も知らず,古いしきたりに拘(こたわ)ること
kè zhōu qiú jiàn
ABCD式组合,连动式结构
刻舟求剑,常用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连动式结构,刻舟求剑意思是: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失落水中的剑。比喻办事方法不对头;死守教条;拘泥固执;不知道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化。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