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急著迎接客人,而将鞋子穿倒了。语本《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卫二刘傅传・王粲》。后用“倒屣相迎”比喻热情迎接宾客。△“屣履出迎”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时[1]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2],宾客[3]。闻[4]在门,倒[5]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1]邕:蔡邕(公元132—192),字伯喈,东汉陈留人。博学,工辞章,天文、术数、书画、琴艺皆精,创飞白书。熹平四年,奏定六经文字,以隶书四十六碑立于太学门外,是为《熹平石经》。后董卓专政,累迁为左中郎将,故亦称为蔡中郎。卓死,被王允所捕,死于狱中。有《独断》、《蔡中郎集》。
[2]车骑填巷:车马填满巷道。形容宾客众多。骑,音qí。
[3]盈坐:满座。
[4]粲:王粲(公元177—217),字仲宣,三国魏山阳高平人。东汉末避乱,依刘表于荆州。后仕魏,官至侍中。擅长辞赋,所作慷慨悲凉,深刻感人,为建安七子之冠冕。作品有〈登楼赋〉、〈七哀〉诗等。
[5]屣:音xǐ,鞋子。
“倒屣相迎”原作“倒屣迎之”。东汉献帝时,左中郎将蔡邕博学多闻,很受朝廷器重,家里经常高朋满座。有一天,蔡邕的仆人通报王粲来访。蔡邕迫不及待地出迎,竟然把鞋子穿倒了。当时众宾客皆讶异是什么人物会让蔡邕如此匆忙?原来竟是个年幼瘦弱的王粲,满屋子的人都觉得惊异。蔡邕说:“这位是王府公子,天赋异秉,我自叹不如,我家收藏的书籍文章,当全部由他来传承。”后来“倒屣相迎”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热情迎接宾客。
语义比喻热情迎接宾客。
类别用在“热情接待”的表述上。
①听到老友来访,他立刻倒屣相迎,十分热情。
②对于贵宾的光临,全家人都倒屣相迎,展现了无上的诚意。
③因为感受到了邀请者倒屣相迎的热情,每个团员都十分感动。
④承蒙热诚接待,感谢之至,他日来访,定当倒屣相仰,以为报答。
welcome somebody with the greatest deference
dào xǐ xiāng yíng
ABCD式组合,偏正式结构
倒屣相迎,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偏正式结构,倒屣相迎意思是:古人家居脱鞋席地而坐,争于迎客,将鞋穿倒。形容热情欢迎宾客。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粲传》。一般作谓语,形容热情欢迎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