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身上被泥、水沾污,不利行动。比喻纠缠牵扯。※#语或出《景德传灯录・卷七・蒲州麻谷山宝彻禅师》。后用“拖泥带水”比喻言辞或行为不干脆。
蒲州麻谷山宝彻禅师,一日随马祖行次,问:“如何是大涅槃?”祖云:“急。”师云:“急个什么?”祖云:“看水。”师与丹霞游山次,见水中鱼,以手指之。丹霞云:“天然!天然!”师至来日又问丹霞:“昨日意作么生?”丹霞乃放身作卧势,师云:“苍天。”又与丹霞行至麻谷山,师云:“某甲向这里住也。”丹霞云:“住即且从,还有那个也无。”师云:“珍重。”有僧问云:“十二分教某甲不疑,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乃起立,以杖绕身一转,翘一足,云:“会么?”僧无对,师打之。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默然。其僧又问石霜:“此意如何?”石霜云:“主人勤拳带累,[1]拖泥带水。”耽源问:“十二面观音是凡?是圣?”师云:“是圣。”耽源乃打师一掴。师云:“知汝不到这个境界。”
[1]阇黎:即阿阇黎,佛教上指能教授弟子法式,纠正弟子行为,并为其模范的人。“阿阇黎”为梵语ācārya的音译,意译为轨范师。
另可参考:《五灯会元・卷三・麻谷宝彻禅师》
“拖泥带水”原本的意思是身上被泥、水沾污,不利行动。可用于比喻纠缠牵扯。此义可见于《景德传灯录・卷七・蒲州麻谷山宝彻禅师》中记载的一段对答:僧人问宝彻禅师什么是佛法大意?禅师没有回答。僧人只好去问石霜禅师,结果石霜禅师回答:“主人勤拳带累,阇黎拖泥带水。”这里“拖泥带水”是纠缠牵扯,因而无法直探禅的本源之意。另外在《五灯会元・卷三・麻谷宝彻禅师》,也可见到“主人擎拳带累,阇黎拖泥涉水”这两句话,只是用字有些不同,其实意思是一样的,但是这个语义只见于此。后来“拖泥带水”这句成语,则多用来比喻言辞或行为不干脆。
㈠
语义身上被泥、水沾污不利行动。
类别用在“沾污带泥”的表述上。
①只见他拖泥带水地走了过来,裤管又湿又脏。
②因为外面街道都淹水了,大家进来屋子有哪个能不拖泥带水的?
㈡
语义比喻言辞或行为不干脆。
类别用在“言语冗长”、“拖拉琐碎”的表述上。
①妈妈做事一向干脆,绝不拖泥带水。
②他主持会议时,常常拖泥带水地说个没完。
③老王办事总是拖泥带水,得找个俐落的人跟他配合。
④他的个性很爽利,最讨厌人家做起事来拖泥带水的。
⑤这出连续剧拖泥带水的,老是在同一情节上绕来绕去。
⑥他的演讲内容东拉西扯,拖泥带水,简直不知他在讲什么。
do things sloppily
(言葉·行動が)はきはきしていない
se traǐner(prolixe)
umstǎndlich(weitschweifig)
тянуть канитель(канителить)
tuō ní dài shuǐ
ABCD式组合,联合式结构
拖泥带水,常用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联合式结构,拖泥带水意思是:拖着泥带着水。比喻说话、作文不简洁;做事不干脆利落。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