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毫毛也不愿意拔取。比喻自私自利,不肯贡献出些微的力量。语本《孟子・尽心上》。后亦用“一毛不拔”形容人非常吝啬。△“爱财如命”、“摩顶放踵”
孟子曰:「 [1]取 [2],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3][4], [5]利天下,为之。 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1]杨子:杨朱,生卒年不详,字子居,战国时卫人。其学说主张“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与墨子的兼爱思想正好相反。
[2]为我:即贵己学说,一种个人主义的学说,为战国时杨朱所主张。
[3]墨子:墨翟(公元前501?~前416),战国时鲁人。著有《墨子》一书,提倡兼爱、非攻、节用等学说。主张消弭战争,宣扬和平,自成一家之言。为墨家思想的代表。
[4]兼爱:战国时墨翟所倡导的学说。主张平等之爱,无亲疏厚薄的不同。
[5]摩顶放踵:比喻舍身救世,不辞劳苦。摩,通“磨”,磨损。踵,音zhǒng,脚后跟。见“摩顶放踵”。
春秋战国时期是个百家争鸣的时代,许多思想家都提出自己的学说主张,以期能对治理国政有所帮助。而战国时候,杨朱的贵己学说和墨子的兼爱学说恰巧形成强烈的对比。在《孟子》书中就很清楚扼要地指出了两人思想的差别。孟子说:“杨子主张为我,一切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打算,即使是拔出一根毫毛那样微小的东西而对天下有利,也不肯做。然而墨子的兼爱主张,却是一种平等之爱,纵使是磨秃了头顶,走破了脚后跟,只要是有利于天下的事,他便会奋不顾身的去做。”后来“一毛不拔”这句成语,就从原文中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演变而出,比喻自私自利,不肯贡献出些微的力量。今亦用于形容人非常吝啬。
语义形容人非常吝啬。贬义。
类别用在“吝啬爱财”的表述上。
①他就像只铁公鸡,一毛不拔。
②这种人真是一毛不拔的吝啬鬼。
③一个人要真是一毛不拔,有谁会喜欢他?
④没想到他平日一毛不拔,也会捐钱赈灾。
⑤这种一毛不拔的人,谁会愿意跟他来往?
⑥如果社会上人人都一毛不拔,还有什么人情味可言!
⑦他虽然很富有,但却一毛不拔,从不参加公益活动。
⑧看他整天攥著两个拳头,一文不花,活像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同义“一毛不拔”及“爱财如命”都有吝啬、舍不得花钱的意思。
异义“一毛不拔”侧重于吝啬之表述;“爱财如命”则侧重于贪婪之表述。
一毛不拔 | 爱财如命 | 例句 |
---|---|---|
✅ | ❌ | 他就像只铁公鸡,一毛不拔。 |
❌ | ✅ | 这个爱财如命的昏官,不知冤枉了多少好人。 |
unwilling to give up even a hair
非常(ひじょう)にけちである
pingre(ladre)
sich nicht einmal ein Haar ausrupfen wollen(die Hand auf der Tasche halten)
быть крáйне скупым(скряга)
yī máo bù bá
ABCD式组合,主谓式结构
一毛不拔,常用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主谓式结构,一毛不拔意思是:连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出来。形容为人十分吝啬;自私。出自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一般作谓语、定语,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