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高尚的品格。语出《后汉书・卷二八下・冯衍传》。“亮节”,坚贞的气节。语出晋・陆云〈晋故豫章内史夏府君诔〉。“高风亮节”形容人的品格高尚,气节坚贞。
开岁发春兮,百卉含英。甲子之朝兮,汩吾西征。发轫新丰兮,裴回镐京。陵飞廉而太息兮,登平阳而怀伤。悲时俗之险阸兮,哀好恶之无常。弃衡石而意量兮,随风波而飞扬。纷纶流于权利兮,亲雷同而妒异;独耿介而慕古兮,岂时人之所憙?[1]先圣之[2]兮,[3]名贤之[4];[5]道德之珍丽兮,[6]富贵之乐耽。遵大路而裴回兮,履孔德之窈冥;固众夫之所眩兮,孰能观于无形?行劲直以离尤兮,羌前人之所有;内自省而不惭兮,遂定志而弗改。欣吾党之唐虞兮,愍吾生之愁勤;聊发愤而扬情兮,将以荡夫忧心。往者不可攀援兮,来者不可与期;病没世之不称兮,愿横逝而无由。
[1]沮:音jǔ,败坏、破坏。
[2]成论:定论。
[3]:音miǎo,超越。
[4]高风:高超的风范。
[5]忽:轻视、瞧不起。
[6]务:致力从事。
於穆府君,远祖弥光。功济黎献,泽洽八荒。披图承禅,袭化轩唐。洪风既振,遐曜休煌。越[1]自[2],[3]遗[4],亮节[5],[6]千祀。悠悠讫兹,徽烈不巳。
[1]殷:殷商,朝代名。公元前1751∼前1111。成汤始号为商,传至盘庚,改号为殷,合称为“殷商”。
[2]周:朝代名。公元前1122∼256。周武王灭商至周赧王为秦所灭,共历八百六十七年。前期都镐京,自武王传至幽王宠褒姒亡国,十二君,历三百五十二年,史称“西周”。自周平王东迁雒邑至周赧王亡国,二十二君,历五百一十五年,史称“东周”。
[3]绍膺:继承。膺,音yīng。
[4]祉:音zhǐ,幸福。
[5]三恪:周武王克殷,封前三朝的后裔以王侯名号,称为“三恪”。一说封虞、夏、殷之后于陈、杞、宋。一说封黄帝、尧、舜之后于蓟、祝、陈。恪,音kè,恭敬。
[6]侯服:古代王城外围,按一定距离所划分的区域。夏制指离王城一千里之地,周制指距王畿五百里之地。
“高风亮节”系由“高风”及“亮节”二语组合而成。 “高风”见于《后汉书・卷二八下・冯衍传》。冯衍,字敬通,东汉辞赋家,京兆杜陵人,生卒年不详。少有奇才,博通群书。王莽时,诸公荐举,冯衍辞不肯仕。新朝末年入更始政权,后与鲍永归降光武帝;但光武帝怨衍迟不归降,未予重用。后衍因与外戚交往,被免官归里,撰〈显志赋〉以自伤。赋中借史实以讽谕时政,借追慕古人而抒发其郁抑不平。赋云:“沮先圣之成论兮,名贤之高风。”是写冯衍虽然伤己不能遇到尧舜这样的明君,但自己依然保持著高尚的志节,不苟同这种世俗之见。 “亮节”则见于晋・陆云〈晋故豫章内史夏府君诔〉。陆云(公元262—303),字士龙,晋吴郡人。与兄陆机齐名,时称“二陆”。其文词藻丽密,旨意深雅。他在好友豫章内史夏府君过世后,写了一篇哀祭文。其中:“越殷自周,绍膺遗祉,亮节三恪,侯服千祀,悠悠讫兹,徽烈不巳。”是叙述好友生前美好的德行、伟大的功业。并以“亮节”一词,形容故友的坚贞节操。后来这两个词语被合成“高风亮节”,用来形容人的品格高尚,气节坚贞。
语义形容人的品格高尚,气节坚贞。褒义。
类别用在“品德高尚”的表述上。
①陈教授的高风亮节,得到全体师生的钦佩。
②文天祥的高风亮节,值得每个人学习效法。
③李将军不忮不求的高风亮节,令所有人敬佩。
④史可法、文天祥等民族英雄的高风亮节,一直为世人所景仰。
⑤如今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崇尚传统知识分子高风亮节的已经少见。
high and upright character
gāo fēng liàng jié
ABCD式组合,联合式结构
高风亮节,常用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联合式结构,高风亮节意思是:高尚的品德;坚贞的节操。形容人的品行高尚。出自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形容道德和行为很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