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名分正当,言词合理。语本《论语・子路》。后用“名正言顺”指所做的事正当而合理,不容置疑。△“手足无措”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1]不正,则言不 [2];言不顺,则事不成;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名:名分。名指一个人在社会上拥有的名位,分(fèn)指他应尽的义务和应享的权利。
[2]顺:合理。
春秋卫灵公死后,卫人立蒯聩(kuǎi kuì)之子辄,是为出公。这一年的六月,赵鞅将蒯聩纳于卫国的戚地,与辄对立。直到出公五年,卫君辄始终违抗父亲蒯聩,诸侯们屡次以这件事责备卫国。这时孔子门人子路等多在卫国任职,卫君辄想要请孔子主持政治。于是子路问孔子:“如果您去主政,要先从哪里下手?”因为卫国正处于一个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名实错乱的局面,孔子根本无意辅佐出公,所以说:“如果非做不可的话,就从正名入手吧。”并且说出“名不正,则言不顺”,意思是说:名分不正,所说的话就不合道理。而孔子所讲的此一席话见于《论语・子路》。后来“名正言顺”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所做的事正当而合理,不容置疑。
语义指所做的事正当而合理,不容置疑。
类别用在“合理正当”的表述上。
①他所做的事总是名正言顺,所以不曾受到非议。
②总算拿到了驾照,这下可以名正言顺地骑车去兜风了。
③你们应该先向校方申请场地,才可以名正言顺地举办活动。
④王经理得到董事长授权整顿营业部门,名正言顺,谁敢不服?
⑤本来是件名正言顺的事,被你这样一搞,什么立场都没有了。
⑥身为监察委员,对于公务员失职提出弹劾,本是名正言顺的事。
⑦选举结果公布,苏同学的得票数最高,名正言顺地成为下一届学生会长。
right titles and proper words
名分(めいぶん)が正当(せいとう)で言葉の道理も通(とお)る
vollkommen im Recht sein(mit vollem Recht)
иметь полное основáние
míng zhèng yán shùn
ABCD式组合,联合式结构
名正言顺,常用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联合式结构,名正言顺意思是:指名分或名义正当说起话来便顺理;逆理也讲得通。亦泛指做事有充分正当的理由。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子路》。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