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水流下三尺长。形容非常贪馋。※语或本汉・贾谊《新书・卷四・匈奴》。后用“垂涎三尺”比喻看见别人的东西极想据为己有。
匈奴之使至者,若大人降者也,大众之所聚也,上必有所召,赐食焉。饭物故四五盛,羹胾𪱥炙,肉具醯醢,方数尺于前,令一人坐此,胡人欲观者,固百数在旁。得赐者之喜也,且笑且饭,味皆所嗜而所未尝得也。令来者时时得此而飨之耳。一国闻之者、见之者,垂涎而相告,人[1]其所自,以吾至亦将得此,将以此坏其口,一饵。
[1]悇憛:音tú tán,忧愁。
“垂涎”就是流口水,“三尺”形容口水之长。考其典源,“垂涎”一语见于汉代贾谊的《新书》。贾谊是文学家兼政论家,受到汉文帝的赏识。他在《新书・卷四・匈奴》这篇文章中陈述,不动用武力就能让匈奴臣服的方法。那就是让前来拜访的匈奴使者,如果愿意归降汉朝的,就在众人聚集的宴会中赐给各式各样、没吃过的美食,让其他一起来的人看到了,回国后就会流著口水贪馋地告诉其他国人,只要归降就可以得到相同的待遇。后来“垂涎三尺”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非常贪馋。亦用来比喻看见别人的东西极想据为己有。另外在唐・柳宗元《柳宗元集・卷一九・吊赞箴戒・三戒・临江之麋》:“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也可见到“垂涎”这个词语,同样也有流著口水,非常贪馋的意思。
㈠
语义形容非常贪馋。
类别用在“贪吃嘴馋”的表述上。
①只要听到“万峦猪脚”,就会让人垂涎三尺。
②他垂涎三尺地说:“老婆!牛肉炖好了没?”
③大花猫天天盯著鱼缸里的鱼看,早已垂涎三尺了。
④看到摊子上摆的樱桃,鲜嫩欲滴,真让人垂涎三尺。
㈡
语义比喻看见别人的东西极想据为己有。
类别用在“渴望拥有”的表述上。
①他对她早就垂涎三尺,妄想吃到天鹅肉。
②经过一番的争夺,垂涎三尺的宝物终于落入他的手中。
③他总是默默地守护著她,不像围绕在她四周那些垂涎三尺的男人。
cannot hide one's greed
слюнки текут
chuí xián sān chǐ
ABCD式组合,补充式结构
垂涎三尺,常用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补充式结构,垂涎三尺意思是:流出的口水有三尺长。原形容嘴馋到极点。现多形容见了别人的好东西就眼红;并极想弄到手的贪婪样子。出自唐・柳宗元《三戒》。一般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见了别人东西眼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