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查字、词、成语解释_查组词 - 查字词网

一举两利

基础信息

  • 成语一举两利
  • 拼音 yī jǔ liǎng lì
  • 繁体一舉兩利
  • 出处 《东观汉记・耿弇传》:吾得临淄,即西安孤,必覆亡矣。所谓一举而两得者也。
  • 例句 明·罗贯中《平山冷燕》第七回:老先生若肯重价买了,献与山相公,上可解前番之结,下可泄晚生之愤,诚~之道。

成语解释

【释义】

犹“一举两得”。见“一举两得”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一举两得”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战国时候,因为楚国断绝与齐国的盟友关系,因此齐国打算出兵攻伐楚国。陈轸则向楚王建议:“可以割地给齐国,以求得调解;又能因此向秦国讲和。”于是楚王就派陈轸前往秦国,秦王对陈轸说:“你以前曾在秦国任职,说起来我们算是旧识。因为我没有治国的才能,所以你后来就离开秦国,到楚国去了。现在齐、楚即将互相攻伐,我如果出兵相救,也许有利、有弊。你现在不能只为楚王计谋,应该也要有其他的方法来为我策画一下。”陈轸就举了管与的例子回答秦王:以前有两只老虎为了争食一个人而相斗,管庄子看到了,就要将牠们杀死,这时管与却阻止说:“两只老虎互相争斗,结果必定是大的受伤,而弱小的死亡。既然如此,你等老虎受了伤再杀牠们,就可以只做一个动作,而同时得到两只老虎;省了一次的力气,但实际上却等于是刺杀了两只老虎。”陈轸的用意在告诉秦王,齐、楚两国如果开战,秦国派兵前往,不但有救齐国的好处,也让楚国免于被攻伐的危险。他的计谋不仅让秦国得到好处,也同时为楚国解除了危机。典源又见《战国策・秦策一》。内容则是表述司马错与张仪于秦惠王前,争论该伐蜀还是伐韩。司马错建议伐蜀,因为秦国如果出兵伐蜀,不但可以得其国,而且将因为为百姓除去暴虐的国君而获得百姓的拥戴与支持,同时得到名、实两方面的好处。后来“一举两得”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做一件事,同时有两方面的收获。

【书证】

  • 01.宋・苏洵〈衡论议法〉:“夫使有罪者不免于困,而无辜者不至陷于笞戮,一举而两利,斯智者之为也。”

成语接龙

正在加载接龙成语...

yī jǔ liǎng lì

一举两利

一举两利,汉语成语。一举两利意思是: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出自《东观汉记・耿弇传》:吾得临淄,即西安孤,必覆亡矣。所谓一举而两得者也。

浏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