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锅子。薪,柴火。“釜底抽薪”指从锅底抽掉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语或本《吕氏春秋・季春纪・尽数》。后亦用“釜底抽薪”比喻从源头断绝。△“扬汤止沸”
今世上卜筮祷祠,故疾病愈来,譬之若射者,射而不中,反修于招,何益于中?夫以[2]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故巫医毒药,逐除治之・故古之人贱之也,为其末也。
[1]典故或见于《汉书・卷五一・贾邹枚路传・枚乘》。
[2]汤:热水、开水。
《汉书・卷五一・贾邹枚路传・枚乘》
人性有畏其景而恶其迹者,却背而走,迹愈多,景愈疾,不知就阴而止,景灭迹绝。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欲汤之凔,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不绝之于彼,而救之于此,譬犹抱薪而救火也。养由基,楚之善射者也,去杨叶百步,百发百中。杨叶之大,加百中焉,可谓善射矣。然其所止,乃百步之内耳,比于臣乘,未知操弓持矢也。
《吕氏春秋》是战国时代秦相吕不韦,召集门下食客完成的集体著作。共二十六卷,分十二纪、八览、六论,有汉高诱注。其内容综合九流百家,畅论天地人物,多主儒术,而参以道家、墨家之言,取材博赅,颇有功于古代史料的保存。亦称为《吕览》。在〈季春纪・尽数〉中提到,如果把沸腾的开水舀出来,再倒回锅中,想要使其不再沸腾,这是无济于事的,倒不如把锅子底下的柴火撤掉,没了热源,开水自然也就不会沸腾了。后来“釜底抽薪”这句成语可能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或比喻从源头断绝。
㈠
语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类别用在“澈底解决”的表述上。
①这个问题不能再拖下去,让我们来个釜底抽薪,澈底解决。
②惟有釜底抽薪的消灭脏乱,才能积极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
③为澈底解决公司的财务问题,精简人事倒是个釜底抽薪的办法。
④我们应该想一个釜底抽薪的办法永绝后患,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㈡
语义比喻从源头断绝。
类别用在“断绝基础”的表述上。
①上游厂商这一招釜底抽薪的办法,真把下游急需原料的客户搞惨了。
②我现在怕的是银行突然来个釜底抽薪,到时候资金周转不灵,那就糟了。
形音釜,fǔ音。古代的一种烹饪器具。即今之锅子。不可写作“斧”。
take out burning wood from under the pot
かまの下(した)から薪(まき)を取り去(さ)る。〈喩〉根本的(こんぽんてき)に解決(かいけつ)する
prendre des mesures radicales
das Brennholz unter dem Kessel herausiehen,um das siedende Wasser zur Ruhe zu bringen
fǔ dǐ chōu xīn
ABCD式组合,偏正式结构
釜底抽薪,常用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偏正式结构,釜底抽薪意思是:在锅底下抽出柴火。比喻从根上解决问题。也指暗中进行破坏。出自汉・董卓《上何进书》。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做事非常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