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查字、词、成语解释_查组词 - 查字词网

三思而行

基础信息

  • 成语三思而行
  • 拼音 sān sī ér xíng
  • 感情 褒义成语
  • 近义词 行成于思   深思熟虑   郑重其事
  • 反义词 冒昧从事   草率从事   轻举妄动   不假思索
  • 出处 春秋・孔子《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 例句 宋 辛弃疾《哨遍》词:“嗟鱼欲事远游时,请三思而行可矣。”
  • 正音 “而”,读作“ér”,不能读作“ěr”;“行”,读作“xíng”,不能读作“háng”。
  • 辩形 “而”,不能写作“尔”。
  • 辨析 三思而行”和“深思熟虑”都有“反复地深入考虑”的意思。但“三思而行”重在反复考虑成熟后再去做;既有考虑的意思;也有做的意思;而“深思熟虑”重在考虑的深入和成熟;不包括做的意思。
  • 歇后语 孔夫子出门 —— 三思而行
  • 谜语 辞别姑母武则天 (谜底:三思而行)
  • 故事 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文子为人谨慎,凡事都要“三思而行”,即多次考虑以后才决定做与不做。孔子都不赞同他的观点,认为只要再思就行,如果三思就会患得患失,疑惑不定了。不过看问题应该是一分为二,客观地分析问题。

成语解释

【释义】

再三考虑,然后行动。比喻谨慎行事。语本《论语・公冶长》。

【典源】

《论语・公冶长》

[1][2]而后行。[3]闻之,曰:“[4],斯可矣。”

注解

[1]季文子:即季孙行父(?∼公元前568),春秋鲁国大夫,季友之孙。宣公八年继襄仲执政,为人俭朴清廉,相传家中妇女都穿布衣,而没有人穿锦帛,马厩里的马都只喂食草料而不喂食粟米,至于日常生活使用的器物也都只讲求实用,而没有名贵的金石玉器。人们称其廉洁且忠诚,卒谥文。

[2]三思:考虑多次。此“三”未必实指。

[3]子:即孔子(公元前551—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人。生有圣德,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初仕鲁,为司寇,摄行相事,鲁国大治。后周游列国十三年,不见用,年六十八,返鲁,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经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开平民教育先河,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亦称为“孔子”。

[4]再:思考两次。

【典故】

季文子是鲁国的三家大夫之一,掌握著鲁国的实际政权。虽然他地位显赫,但平时的生活却十分节俭,据说他的家中没有人穿锦帛料子的衣服,都只穿布衣;马厩里的马也只喂食草料,不给牠们吃粟米,至于日常生活所使用的器具也都只讲求实用,而不重视他们是否精美名贵。因此人们都说季文子是个既廉洁又忠诚的人。季文子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做事十分谨慎,往往一件事要想了又想才能决定。季文子死后,有人对此传述。孔子听到这件事情之后,就说:“再,斯可矣!”孔子认为季文子小心谨慎固然是优点,但太过小心以致犹豫不决,做事没有效率,反让优点变成缺点,所以孔子说:“一件事想两次就够了。”后来“三思而行”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谨慎行事。

【书证】

  • 01.宋・辛弃疾〈哨遍・池上主人〉词:“嗟鱼欲事远游时,请三思而行可矣。”
  • 02.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你也合三思而行,再思可矣。你如今年纪小哩,我与你慢慢的别寻个姻配。”
  • 03.《水浒传》第六七回:“林冲谏道:『兄长,人心难忖,三思而行。』”
  • 04.《喻世明言・卷三八・任孝子烈性为神》:“你且忍耐,此事须要三思而行。自古道:『捉奸见双,捉贼见赃。』倘或不了事,枉受了苦楚。”
  • 05.《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这十两银子,你做经纪的人,积趱不易,还要三思而行。”

【用法】

语义比喻谨慎行事。

类别用在“小心谨慎”的表述上。

例句

这件事太重要了,你必须三思而行

这事关系到妳的终身,怎能不三思而行

爸爸说小心不蚀本,要我们凡事三思而行

凡事三思而行,才能减低发生错误的机率。

此事不宜冒进,大家先平静下来,三思而行

结婚是终身大事,不可轻率,务必三思而行,以免后悔。

如今世道衰微,人心险恶,凡事要三思而行,才能趋吉免祸。

他是个莽汉,做事向来很冲动,不知如何才能要他三思而行

成语翻译

Look before you leap.

三思(さんし)の上(うえ)実行する

erst wǎgen,dann wagen(erst denken,dann handeln)

во всяком деле нáдо трижды подумать

成语接龙

正在加载接龙成语...

sān sī ér xíng

三思而行

ABCD式组合,偏正式结构

三思而行,常用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偏正式结构,三思而行意思是: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指做事慎重。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公冶长》。一般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浏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