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逸待劳”之“逸”,典源作“佚”。“佚”同“逸”。说明用兵者,养精蓄锐,以安逸等待疲惫的敌人,则可胜。语本《孙子・军争》。△“堂堂正正”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1],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2],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3]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1]惰归:松懈返回。
[2]哗:音huá,大声喧闹、吵杂。
[3]佚:音yì,通“逸”。安闲。
“以逸待劳”原作“以佚待劳”。《孙子》一书为春秋孙武所撰,共十三篇,为古代兵书之一,内容分析战争形势,探讨军事作战策略、方式,为历代兵书之祖。〈军争〉一篇中由“治气”、“治心”、“治力”、“治变”等多方面谈作战方法。先就“治气”来说,军队的士气在初期最为旺盛,接下来就会逐渐怠惰,久了以后思归之心殷切,军心涣散。善用兵的人就会避开初期的锐气,而选择这个时机发动攻击,这是“治气”。以整治自己的心,料敌机先,来等待敌军的挠乱不安;以镇静自己的心,方寸不乱,来对付敌军的喧闹嚣杂,这是“治心”。就近等待远来之敌,以安逸等待疲惫之军,以饱食等待饥渴之众,这是“治力”。“以逸待劳”这句成语就从这里而出,说明用兵者养精蓄锐,等待疲惫的敌人,而予以痛击则可胜。
语义说明用兵者养精蓄锐,以安逸等待疲惫的敌人,而予以痛击则可胜。
类别用在“从容应付”的表述上。
①稳坐网中的蜘蛛,以逸待劳地等候猎物上门。
②我军应充分休息,然后以逸待劳,歼灭来犯之敌。
③面对远来疲惫的对手,我队则是以逸待劳,从容应战。
④他采用以逸待劳的方法,等待最佳时机来临才采取行动。
⑤此计让敌军忙于奔波,好让我军以逸待劳,将他们一举歼灭。
⑥这一场比赛的胜队将获得决赛权,和以逸待劳的我队争夺冠军。
⑦敌军经过长途跋涉,力量已削减大半,反观我军以逸待劳,必可一战而胜。
wait at one's ease for the fatigued enemy
бросáть свежие силы против измотанного противника
yǐ yì dài láo
ABCD式组合,偏正式结构
以逸待劳,常用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偏正式结构,以逸待劳意思是:用安闲之己待疲劳之敌。指自己养精蓄锐;等敌人疲劳后;待机痛击疲劳之敌。出自先秦・孙武《孙子・军争》。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