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水流入渭水时,清浊不混,界限分明。语本《诗经・邶风・谷风》。后用“泾渭分明”比喻彼此的区别非常清楚。△“壁垒分明”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昏,如兄如弟。[1]以[2]浊,[3]。[4],[5]。[6],毋发我[7]。[8],[9]!
[1]泾:泾河,亦称“泾水”,关中八川之一。源自甘肃省平凉西南的六盘山东麓;流入陕西省注入渭河,是渭河水系中的最大支流。
[2]渭:渭河,亦称为“渭水”。源出甘肃省渭源县西的鸟鼠山,东南流经陕西省,至高陵县会泾水,又东流至朝邑县会洛水,注入黄河。
[3]湜湜其沚:河水静止时,清澈见底。湜,音shí,水清澈见底的样子。沚,音zhǐ,水中小块陆地。
[4]宴尔新昏:形容新婚甜蜜的生活。宴,快乐。昏,通“婚”,婚姻。
[5]不我屑以:不愿与我共同生活。以,与、共。
[6]毋逝我梁:不要拆掉我用以捕鱼的土堰。
[7]笱:音gǒu,竹制的捕鱼器具。
[8]我躬不阅:我尚且不能自容。躬,自身。阅,容纳。
[9]遑恤我后:没有余力再去忧虑我后代的子孙。遑,何、怎能。
泾水是渭水的支流,源出甘肃省而流入陜西省注入渭水,《诗经・邶风・谷风》中说:“泾以渭浊,湜湜其沚。”意思是说泾水和渭水,各有清浊,在泾水注入渭水时,仍然清浊不混,界限分明。在《初学记・卷六・泾水九・叙事》引《辛氏三秦记》及《山海经注》提到:“泾水出安定朝郡县西幵头山,……与渭水合流三百里,清浊不相杂。”由此可见,自古即有泾、渭之清浊不相杂的说法,然而古时对于泾、渭二河的清浊,一直存在两种说法,一说泾清渭浊,一说泾浊渭清。清末学者谭嗣同对此做过仔细的观察,认为河水的清浊,是随著季节时序而改变的,他在《石菊影庐笔识・学篇》中说:“留心觇之,夏秋二水皆浊,冬春二水皆清,合流处亦随时清浊,……岂可据为常清浊哉?”所以泾水和渭水的清、浊,并没有一定,是随著季节以及二河水位上升或干枯而有所变化。后来“泾渭分明”就从《诗经》的“泾以渭浊,湜湜其沚”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彼此的区别非常清楚。
语义比喻彼此的区别非常清楚。
类别用在“区隔清楚”的表述上。
①这两个产品一经比较,品质立即泾渭分明,各自的优劣表露无遗。
②老许认为真假、善恶、美丑,这些价值观都是泾渭分明,不容混淆的。
③东南亚的国家几乎看不到泾渭分明的四季,有的只是热度的高与低而已。
④参加这次比赛的队伍强弱泾渭分明,水准可说是近年来最参差不齐的一次。
⑤他律己甚严,对于所经手公款以及私人款项的处理,一向泾渭分明,不曾公私不分。
同义“泾渭分明”及“壁垒分明”都有区分得很清楚的意思。
异义“泾渭分明”侧重于彼此的区分清楚;“壁垒分明”则侧重于双方的立场对立。
泾渭分明 | 壁垒分明 | 例句 |
---|---|---|
✅ | ❌ | 这两个产品一经比较,品质立即泾渭分明,各自的优劣表露无遗。 |
❌ | ✅ | 关于是否在此地设置观光赌场,支持与反对双方壁垒分明,互不相让。 |
be quite distinct from each other
jīng wèi fēn míng
ABCD式组合,主谓式结构
泾渭分明,常用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主谓式结构,泾渭分明意思是:古人认为;渭河水清;泾河水浊;两水合流后;清浊依旧分明。比喻是非清楚;容易区别。出自唐・李德裕《刘公神道碑铭》。一般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