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水边想得到鱼。比喻虽有欲望,却没有实际行动。语本《文子・上德》。
竹木有火,不钻不熏,土中有水,不掘不出,矢之疾,不过二里。 [1]不休, [2]鳖千里;累山不止,丘山从成。临河欲鱼,不若归而织网。弓先调而后求劲,马先顺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巧冶不能消木,良匠不能 [3]冰,物有不可,如之何君子不留意。
[1]跬步:半步。跬,kuǐ,走路时一脚向前踏下。
[2]跛:bǒ,脚有残疾,走起来身体歪歪斜斜,不能平衡。
[3]斲:zhuó,砍、削。
“临渊羡鱼”原或作“临河欲鱼”。文子是春秋时人,属先秦道家,著有《文子》一书,与《老子》、《庄子》、《列子》并列为道家四部经典之一。其书之主旨,在于解说老子之言,阐发老子思想,继承和发展道家“道”的学说。书中每篇皆以“老子曰”三字开始,表明与老子之师承关系。他善于从大自然去观察学习,进而了解事物的发展过程。《文子・上德》中提到,竹木可以生火,但要先钻木才能有火;地底下虽有丰沛的水,但也要经过挖掘才能获得水泉。跛脚的鳖即使一小步一小步爬行,最后也可以行走千里;小土堆只要日积月累,最终也能堆积成山丘。因此他更进一步举例说明,就像想要抓鱼的人,如果只是在河边看著鱼在水里游,倒不如回家去织网来捕鱼,这样才能抓得到。后来“临渊羡鱼”这句成语可能就是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虽有欲望,却没有实际行动。“临渊羡鱼”作为书证,最早是出现在汉朝董仲舒上书给皇帝的〈对贤良策〉里,其中提到:“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他认为可以用来说明汉代的现实状况,因为从高祖建立汉室以来已七十多年,国家运作仍未尽理想,此时应当有实际作为,在政策上改弦更张,那么国家便能步入正轨。
语义比喻虽有欲望,却没有实际行动。
①考试想得第一名,却止于临渊羡鱼,那么最终将只是妄想。
②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唯有动手去做,才会有收获。
③成功者的经验告诉我们,临渊羡鱼没有用,付诸行动才是正途。
④“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若只是临渊羡鱼,那么梦想将永远无法实现。
⑤他成天只会临渊羡鱼,却从不脚踏实地努力,难怪到现在依然一事无成。
long for fish by the waterside
lín yuān xiàn yú
ABCD式组合,偏正式结构
临渊羡鱼,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偏正式结构,临渊羡鱼意思是:面对着深水潭;希望得到鱼。比喻只有愿望和空想;而无实际行动;仍不能如愿以偿。出自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一般作宾语,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