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上天,责怪他人。比喻面对不如意时,一味地归咎客观环境,而不能自我检讨。语本《论语・宪问》。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1],知我者其天乎!”
[1]下学而上达: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学习,进而上知天命、晓达德义。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晚年致力整理古代典籍,并开平民教育之先河,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后世尊为“至圣先师”。《论语》一书是孔子应答弟子、时人以及弟子互相问答的话,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在〈宪问〉篇中,孔子感慨没有一个人可以了解他,人海茫茫,却觅无知己。但他认为自己在遭受挫折、失败时,能不埋怨上天,也不责怪别人。学习身边平常的事物,进而深知自然生灭演变的道理,而能随遇而安、通晓德义。这样对人生的了解,已经到达某个境界了,而这个境界一般人很难体会,也只有上天才会知道。后来《论语》原文的“不怨天,不尤人”演变为“怨天尤人”这句成语,用来比喻面对不如意时,一味地归咎客观环境,而不能自我检讨。
语义比喻面对不如意时,一味地归咎客观环境,而不能自我检讨。
类别用在“怨恨相仇”的表述上。
①听完他怨天尤人地诉苦后,我劝他凡事要看开点。
②如果他失败时就只会怨天尤人,那离成功还远呢!
③面对这种困难,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思虑因应对策。
④这件事确实是我疏忽了,我不会怨天尤人,推诿责任。
⑤怨天尤人于事无补,赶快了解失败的原因,好东山再起。
⑥碰上这样的大地震,弄得家破人亡,要他不怨天尤人也难。
⑦一个只会怨天尤人的人,往往不会虚心检讨自己失败的原因。
⑧纵然生活如此辛苦,母亲从不怨天尤人,仍然乐观积极地过著日子。
⑨经过父母的劝解后,他不再怨天尤人,改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困难。
⑩这两个兄弟个性迥然有异,一个是满腹牢骚,一个却是从不怨天尤人。
blame fate and other people
maugréer contre ciel et terre(se plaindre de tout et de tous)
über den Himmel und die Menschen murren(sich über jedes und alles beschweren)
проклинáть весь белый свет(обвинять всех и вся)
yuàn tiān yóu rén
ABCD式组合,联合式结构
怨天尤人,常用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联合式结构,怨天尤人意思是:形容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一味归咎客观;埋怨别人。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宪问》。一般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