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身行为作为他人的榜样。语本《后汉书・卷四一・第五钟离宋寒列传・第五伦》。
务进仁贤以任时政,不过数人,则风俗自化矣。臣尝读书记,知秦以酷急亡国,又目见王莽亦以苛法自灭,故勤勤恳恳,实在于此。又闻诸王主贵戚,骄奢逾制,京师尚然,何以示远?故曰:“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从〕。”以身教者[1],以言教者[2]。夫阴阳和,岁乃丰;君臣同心,化乃成也。
[1]从:依顺。
[2]讼:音sòng,争辩是非。
据《后汉书・卷四一・第五钟离宋寒列传・第五伦》载,第五伦,东汉时人,字伯鱼,祖先是战国时代齐国的田氏。西汉初年,许多田氏族人共同迁徙,之后便以迁徙的次序作为姓氏。第五伦少年即有耿介之风,为人好义,其后为官时,一面表现出刚烈耿直的性格,一面又能体恤民情。章帝时,第五伦官任三公之位,见到许多官吏庸禄而苛刻,于是上疏给皇帝,痛斥这些官员只知用严刑竣法,而不知端正自己的行为以作为人民表率。他引《论语》中“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说明如果自己的行为不端正,人民便不会听从其所下之号令。故在上位的人,若以自身行为来教化人,受教者将心悦诚服;若只以言语来训诫人,则容易引发众人的议论。后来“以身作则”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以自身行为作为他人的榜样。
语义以自身行为作为他人的榜样。
类别用在“为人表率”的表述上。
①父母教育子女应该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②经理以身作则,不怕艰苦,成为每个员工的榜样。
③一个领导首先要以身作则,处处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④一个以身作则的领导者,才能得到属下的敬佩和爱戴。
⑤教师要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也必须做到。
⑥身为一位班长,他处处能以身作则,所以得到同学们的爱戴。
⑦他不仅要求员工严格遵守公司的规定,自己更是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set an example with one's own conduct
艖(み)をもって範(のり)を示(しめ)す
se donner soi-même en exemple(prêcher d'exemple)
mit gutem Beispiel vorangehen
подáть личный пример
yǐ shēn zuò zé
ABCD式组合,偏正式结构
以身作则,常用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偏正式结构,以身作则意思是: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子路》。一般作谓语、宾语,含褒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