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手势高举和向下来暗示对方,以进行舞弊的伎俩。典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后用“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段,暗中作弊。或形容带有邪念,不礼貌地触摸他人身体。
楚子、秦人侵吴,及雩娄,闻吴有备而还 ,遂侵郑。五月,至于城麇。郑皇颉戍之,出,与楚师战,败。[1][2][3],[4]与之争之,[5]于[6]。伯州犁曰:“请问于[2]。”乃立囚。伯州犁曰:“所争,君子也,其何不知?”上其手,曰:“夫子为王子围,[8]之[9]弟也。”下其手,曰:“此子为穿封戌,方城外之[10]也。谁获子?”囚曰:“颉遇王子,[11]焉。”戌怒,抽戈逐王子围,弗及。
[1]穿封戌:春秋时代楚国大将。
[2]囚:动词,俘虏,拘禁。
[3]皇颉:春秋时代郑国大夫。颉,音xié。
[4]公子围:春秋时代楚国王子,名围。共王子,后承继王位为楚灵王。
[5]正:音zhèng,论定是非。
[6]伯州犁:春秋时代楚国大夫。
[7]囚:名词,囚犯。
[8]寡君:古代臣民对他国自称本国君主的谦词。
[9]贵介:显贵的人。
[10]县尹:职官名,一县的首长。
[11]弱:动词,败。
据《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载,春秋时代,楚、郑两国交战,楚国大将军穿封戌俘虏了郑国大夫皇颉,立下大功。同行的王子围见了眼红,想要把这个功劳占为己有,硬说皇颉是被自己捉到的。穿封戌也不甘势弱,两人争执不下,于是找了伯州犁来裁断是非。伯州犁说:“这要问问被虏来的皇颉,他说的一定错不了。”便把皇颉带上,由伯州犁来质问。但其实伯州犁想袒护王子围,于是他故意先高举一手指著王子围说:“这位是王子围,也是本国国君所宠爱的弟弟。”接著放下手,向下指著穿封戌说:“这位是穿封戌,是方城外的一个县官。这两人当中,究竟是那一个捉到你的?”皇颉看到他刻意分别的手势,也听懂了话中的暗示,就顺应著回答说:“我不敌王子围,就败下阵来了。”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上下其手”,用来比喻玩弄手段,暗中作弊。亦用来形容带有邪念,不礼貌地触摸他人身体。
㈠
语义比喻玩弄手段,暗中作弊。
类别用在“舞弊谋利”的表述上。
①这是一件一群人监守自盗,上下其手,贪污公款的弊案。
②那对父子在这件弊案中,上下其手,不知贪了多少黑心钱!
③这些贪官无所不用其极,利用职权,上下其手,能要就要,心中哪还有国家民生?
㈡
语义形容带有邪念,不礼貌地触摸他人身体。
类别用在“无理碰触”的表述上。
①歹徒本来在她身上上下其手地乱摸,看警察出现了,才落荒而逃。
②他一见抢匪出现就先昏倒了,身上的财物当然也就被上下其手地搜个精光。
practise fraud(league together for some evil end)
Betrügereien begehen
shàng xià qí shǒu
ABCD式组合,紧缩式结构
上下其手,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紧缩式结构,上下其手意思是: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出自唐・周矩《为索元礼首按制狱疏》。一般作谓语、宾语,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