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查字、词、成语解释_查组词 - 查字词网

心悦诚服

基础信息

  • 成语心悦诚服
  • 拼音 xīn yuè chéng fú
  • 繁体心悅誠服
  • 感情 褒义成语
  • 近义词 心甘情愿   心服口服
  • 反义词 口服心不服
  • 出处 战国・孟子《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 例句 小弟若在两位才女跟前称了晚生,不但毫不委曲,并且心悦诚服。(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三回)
  • 正音 “服”,读作“fú”,不能读作“fù”。
  • 辩形 “悦”,不能写作“乐”。
  • 辨析 心悦诚服”和“五体投地”;都可以形容非常佩服。但“五体投地”是用来形容这种动作的;强调佩服的程度深;有时带有诙谐和讽刺的意味;“心悦诚服”则含有“乐意”的意思;强调真心真意;不虚假。
  • 故事 战国时期,孟子到各地去游说他的仁道,有人说靠武力照样可以称霸,根本用不上讲仁道。孟子说:“靠武力称霸必须要以国富民强为基础,是武力压服而非心悦诚服,而以仁道称霸,则可以让人心悦诚服,使国力强大。”

成语解释

【释义】

诚心诚意地归服。语本《孟子・公孙丑上》。△“心服口服”

【典源】

《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1]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2]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注解

[1]以德服人:用美德使人归服。

[2]七十子:孔子弟子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举成数来说,称为“七十子”。

【典故】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生于周烈王四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创“性善”之说,后世尊称为“亚圣”。在政治方面,他提倡王道,重仁义,轻功利。在《孟子・公孙丑上》载有:孟子认为,假借仁的名义而用武,这叫做“霸”;要完成霸业,必须有大国作基础。用美德来推行仁政,这叫做“王”;要完成王业,不必等到国家强大。因为施行王道,以德服人,所以商汤只有七十方的土地,文王只有一百方里的地,就成功了。用武力来征服人,被征服的人不是从心里服从,只是因为力量不足;用道德仁义使人服从,那些归顺的人是内心里感到喜悦而且诚意归服,就像孔子的众多学生信服孔子那样。后来“心悦诚服”这句成语,就孟子话中“中心悦而诚服也”演变而出,用来指诚心诚意地归服。

【书证】

  • 01.《续传灯录・卷三五・育王光禅师法嗣》:“生平善诱其徒,未尝厉声色。然一经指授,辄神融意悟、心悦诚服,皆充然有得。”
  • 02.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四出:“老师相是不喜奉承的,晚生惟有心悦诚服而已。”
  • 03.《镜花缘》第二三回:“小弟若在两位才女跟前称了晚生,不但毫不委屈,并且心悦诚服。”
  • 04.《三侠五义》第一二○回:“他既说出洗心改悔,便是心悦诚服;决不是那等反复小人,今日说了,明日不算。”
  • 05.《文明小史》第二三回:“学生是仰慕大帅的贤声,如同泰斗,出于心悦诚服的,不同世俗一般。”

【用法】

语义诚心诚意地归服。

类别用在“真心服气”的表述上。

例句

我虽无法反驳他这些话,但没有心悦诚服

他这几句话,说得诚诚恳恳,令人心悦诚服

经理这番话说得合情合理,同仁听了心悦诚服

当老师的教导学生,要情理并重,让他们心悦诚服

经过一番辩论后,他终于心悦诚服地接受了对方的意见。

我们拿出事实让对方心悦诚服,不必作无谓的口舌之争。

看到上人无怨无悔地帮助学生,我是心悦诚服地跟著她的脚步走。

【辨识】

同义“心悦诚服”及“心服口服”都有信服的意思。

异义“心悦诚服”侧重于心怀喜悦而真诚地归服;“心服口服”侧重于心口一致非常地服气。

例句
心悦诚服心服口服例句
看到上人无怨无悔地帮助学生,我是心悦诚服地跟著她的脚步走。
你如果不服可再来较量,我一定会让你输得心服口服

成语翻译

admire from the heart

喜(よろこ)んで心服(しんぷく)する

se soumettre de bon gré(être bien convaincu)

von etwas hundertprozentig überzeugt sein(jn/etwas aufrichtig bewundern)

от души согласиться(искренне признать)

成语接龙

正在加载接龙成语...

xīn yuè chéng fú

心悦诚服

ABCD式组合,联合式结构

心悦诚服,常用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联合式结构,心悦诚服意思是: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诚地服气或服从。出自战国・孟子《孟子・公孙丑上》。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浏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