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行”,不循正道而行。语出《周礼・秋官・野庐氏》。“霸道”,与王道相反。指不顾仁义,以极权统治。※语或出《史记・卷六八・商君列传》。“横行霸道”形容凶横不讲理。△“作威作福”
凡道路之[1]者,叙而行之。凡有[2]者及有爵者至,则为之[3]。禁野之横行[4]者。
[1]舟车轚互:指水陆行道狭隘之处。轚,音jí,车轴相撞击。
[2]节:指符节,通行凭证。
[3]辟:回避。
[4]径逾:逾越隄渠。比喻不遵正道而行。
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迺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罢而去。孝公谓景监曰:“汝客善,可与语矣。”鞅曰:“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诚复见我,我知之矣。”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1]也。语数日不厌。
[1]席:座位。
“横行霸道”系由“横行”及“霸道”二语组合而成。 “横行”一语是出自《周礼・秋官・野庐氏》,大意是说,凡是水陆交通因为行道狭隘而导致拥挤的地方,要加以指挥疏通,使舟船、车辆能依序通过。凡是持有符节和领有爵命的人,进入国都后,命令行人回避,让他们顺利通行。禁止“横行”--任意由田中通过或穿越沟渠堤防。 “霸道”一语则可能出自《史记・卷六八・商君列传》,商鞅听到秦孝公要征求贤能的人,就透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引荐。第一次见面,他陈述了帝王之道,秦孝公昏昏欲睡听不进去。第二次,他提出了王道思想,结果还是不合乎秦孝公的心意。第三次,他说出霸道的主张,得到了秦孝公的认同。再次接见时,两人越聊越投机,不自觉地越坐越近,一连好几天都不厌烦。这里的“霸道”指的是不顾仁义,以威权统治国家。经过后人沿用,则引指做事蛮横不讲理的意思。后来这两个典源被合用成“横行霸道”,用来形容凶横不讲理。
语义形容凶横不讲理。贬义。
类别用在“蛮横胡为”的表述上。
①警方出动大批警力,取缔横行霸道的飙车族。
②他仗著父母的地位横行霸道,乡民恨之入骨。
③我们绝不容许这些匪徒在我们的家园横行霸道。
④这些流氓依仗暴力、横行霸道的行径,已引起了公愤。
⑤这些横行霸道的家伙终于被绳之于法,真是大快人心。
⑥他如果不知悔改,继续横行霸道下去,一定会遭到报应!
⑦如果放任这些不良份子横行霸道下去,当地居民可有苦头受了。
⑧这些黑道份子横行霸道,如果不严加制裁,有谁还会相信公权力?
play the tyrant
横暴なことをする
se conduire en tyran
als Tyrann auftreten(sein Unwesen treiben)
бесчинства(бесчинствовать)
héng xíng bà dào
ABCD式组合,联合式结构
横行霸道,常用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联合式结构,横行霸道意思是:形容蛮不讲理;胡作非为。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