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查字、词、成语解释_查组词 - 查字词网

于安思危

基础信息

  • 成语于安思危
  • 拼音 yú ān sī wēi
  • 繁体於安思危
  • 感情 中性成语
  • 近义词 居安思危
  • 出处 《战国策・楚策四》:“臣闻之《春秋》,于安思危,危则虑安。”
  •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自勉。

成语解释

【释义】

犹“居安思危”。见“居安思危”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居安思危”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春秋时,有一次几个诸侯国联合攻打郑国,郑国人相当害怕,就准备礼物要去贿赂其中最大的晋国,用以求和。郑国一共送了三名乐师,装配齐全的兵车一百辆,各种乐器以及歌女十六人给晋国。晋国国君晋悼公看到后,非常高兴,将半数的乐器与歌女赐给大臣魏绛,感谢他对国家的贡献。但魏绛却谢绝了晋悼公的赠礼,并借此机会向悼公进谏说:“今天国家这样的强盛,是因国君您的才能及众臣的同心协力,我个人哪有什么贡献呢?但臣希望您在享乐的同时,不要忘了国家大事。《书经》里有句话说:『处于安乐的时候,要想到危险可能随时会出现。』这样才能及早做防备,有了防备就不怕灾难。我斗胆以这句话规劝您。”晋悼公说:“您的教训我岂敢不接受?但是没有您的话,我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赏赐臣子礼物是国家的常规,不可废除,您就收下吧!”魏绛也就遵循礼制,收下这些赠礼。后来此处所引的《书经》原文“居安思危”成为一成语,用来指处于安乐的时候,要想到危险可能会随时出现。

【书证】

  • 01.《逸周书・卷二・程典解》:“于安思危,于始思终。于迩思备,于远思近。”
  • 02.三国魏・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是以大雅君子,于安思危,以远咎悔。”

成语接龙

正在加载接龙成语...

yú ān sī wēi

于安思危

ABCD式组合,紧缩式结构

于安思危,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紧缩式结构,于安思危意思是: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出自《战国策・楚策四》。一般作谓语、宾语,用于自勉。

浏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