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查字、词、成语解释_查组词 - 查字词网

吴牛喘月

基础信息

  • 成语吴牛喘月
  • 拼音 wú niú chuǎn yuè
  • 繁体吳牛喘月
  • 感情 贬义成语
  • 近义词 谈虎色变   惊弓之鸟   喘月吴牛
  • 反义词 处变不惊
  • 出处 汉・应劭《风俗通》:“吴牛望月则喘;使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
  • 用法 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 例句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唐・李白《丁都护歌》)
  • 谜语 最爱对月吟咏的骚客 (谜底:吴牛喘月)
  • 故事 晋武帝对吏部侍郎满奋特别器重,经常召见他。晋武帝故意装一扇透明的屏风让畏寒的满奋坐在附近,满奋以为空屏风不能挡风不敢上前,见到是透明屏风后自我解嘲说:“臣简直就像吴地的水牛,夜里见到月亮也怕得直喘气。”

成语解释

【释义】

吴地的水牛见到月亮以为是太阳,因此便自以为热,气喘不已。#语本汉・应劭《风俗通义・佚文》。后来也用“吴牛喘月”转而比喻人见到曾受其害的类似事物,而过分惊惧害怕。也用来形容天气酷热。

【典源】

#汉・应劭《风俗通义・佚文》[1]

[2]牛望月则喘,使之[3]于日,见月怖,亦喘之矣。

注解

[1]典故或见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2]吴:指长江、淮水一带的地区。

[3]苦:痛苦。

参考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

【典故】

水牛原产于我国长江、淮水流域一带,生性怕热,所以夏天时喜欢泡在水中或待在树荫下休息。因为太阳的热力实在太过强烈,水牛深受其苦,因此有时在晚上看见月亮,误以为是太阳已经出来,气温又要升高,而被吓得气喘吁吁。所以在汉代应劭的《风俗演义・佚文》中便有“吴牛望月则喘”之语。后来“吴牛喘月”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人见到曾受其害的类似事物而过分害怕惊惧。也用来形容天气酷热。在《世说新语》中有一个关于“吴牛喘月”的故事。晋武帝的臣子满奋很怕冷,有一次他看到琉璃窗外头的寒冷景象,即使知道琉璃窗很厚实,不会透风,仍不由得打起寒颤。武帝看到了就笑他,满奋便很不好意思地回答:“我像吴牛一样,只要见到了月亮就会气喘吁吁。”

【书证】

  • 01.唐・李白〈丁都护歌〉:“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 02.唐・李白〈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诗:“六月南风吹白沙,吴牛喘月气成霞。”
  • 03.宋・刘弇〈太皇太后表〉:“越鸟巢南,方便家而效职;吴牛喘月,敢惮事以包羞。”
  • 04.宋・张侃〈次韵竹林玉老〉诗三首之二:“我似吴牛喘月光,领疮磨鞅巧相妨。何时饱听林间笛,了却官租稼涤场。”
  • 05.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卷三二・淮北多兽》:“余见诸书谈物理者,汇识之。淮北多兽,江南多禽,湖广多鱼,云南多花。……蓼虫不知苦,粪蛆不知臭。吴牛喘月,蜀犬吠日。”

【用法】

语义比喻人见到曾受其害的类似事物而过分惊惧害怕。

类别用在“惊惧恐慌”的表述上。

例句

地震一来,大家脸色都变了。你也别笑别人是吴牛喘月,其实你也差不多!

自从上次大地震后,许多人只要一感觉地在摇,就如吴牛喘月般紧张得不得了。

自从上次演讲比赛失利后,他只要一上台,就如吴牛喘月般,紧张得说不出话来。

语义形容天气酷热。

类别用在“气候炎热”的表述上。

例句

此地每到夏天,总是热到让人如吴牛喘月,只好天天躲在冷气房!

到泰国后,才真正领略到吴牛喘月的天气,真是热得令人难以忍受。

成语翻译

have an excessive fear out of misgivings

成语接龙

正在加载接龙成语...

wú niú chuǎn yuè

吴牛喘月

ABCD式组合,主谓式结构

吴牛喘月,常用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主谓式结构,吴牛喘月意思是: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比喻因疑心而害怕。出自汉・应劭《风俗通》。一般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浏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