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的人容貌庄严肃穆。形容外表庄重严肃的样子。语本敦煌变文《维摩诘经讲经文》。△“一本正经”
[1][2],忽见[3],[4][5],仪形[6]。右手掌拂尘之麈尾,左手擎化物之寒笻,万茎之鹤发垂肩,数寸之雪眉覆目。道眼,䀡天上之云霞;历历星冠,夺人间之皓月。遥望而清风宛在,鹤处鸡群;近观而光彩射人,龙来洞口。
[1]光严:菩萨名。
[2]整行之次:即“整行次”,打点、整理行旅之处所。
[3]维摩:为佛陀之在家弟子,乃中印度毘舍离城之长者。精通大乘佛教教义,修行高远,虽出家弟子犹有不能及者。亦称为“维摩诘”、“无垢称”等。
[4]道貌:修行者的容貌。
[5]凛然:庄严肃穆的样子。
[6]畾落:同“磊落”,形容胸怀坦荡,心地光明。
“道貌岸然”原作“道貌凛然”。“变文”是唐代时兴起的一种讲唱文学,由散文和韵文交替组成,内容以演绎佛经故事及民间、历史故事为主。《维摩诘经讲经文》是根据《维摩诘经》的故事,敷演而成,形式是先引述一段经文,然后边讲边唱,有时几十字的经文,可以铺陈为数千字。内容叙述维摩诘居士生病了,佛陀欲派一名弟子前往慰问他的病情,但是所有弟子都不敢去,最后文殊菩萨应命前往。文中描述维摩诘居士的外表和情态,形容他的容貌庄严肃穆,胸怀坦荡,心地光明,远望就像鹤立鸡群似的,近观有如龙来洞口,光彩射人。后来“道貌岸然”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除本义外,也作讽刺用法,用来形容外表故作正经,心中其实不是如此。
语义形容外表庄重严肃的样子。
类别用在“严肃冷漠”的表述上。
①想不到他外表道貌岸然,其实却是满肚子坏心意。
②在大殿里,众信徒莫不道貌岸然,静听上人开示。
③这个伪君子披著道貌岸然的外衣,不知害了多少人。
④我在朗读《论语》的时候,也不由得道貌岸然起来了。
⑤我常觉得越装作道貌岸然的人,越是个内心虚伪的人。
⑥不要看他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不知做了多少坏勾当。
⑦我们看到老师道貌岸然地站在那里,连忙过去向他打招呼。
⑧不要看他平日谈笑风生,一到正式场合就道貌岸然起来了。
⑨为了唬住对方,他一反平日的嘻笑态度,装得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
⑩他道貌岸然地说:“这项计划关系公司存亡,无论如何大家要支持。”
同义“道貌岸然”及“一本正经”都有神态庄严的意思。
异义“道貌岸然”侧重于庄重高尚;“一本正经”侧重于严肃认真。
形音岸,音àn。高傲、庄严的样子。不可写作“暗”。
道貌岸然 | 一本正经 | 例句 |
---|---|---|
✅ | ❌ | 在大殿里,众信徒莫不道貌岸然,静听上人开示。 |
❌ | ✅ | 看他说得一本正经的样子,不像是开玩笑。 |
pose as a person of high morals
道徳家気どりでまじめくさった顔つきをしているさま
avoir un air solennel,digne
scheinheilig
нрáвственный с виду
dào mào àn rán
ABCD式组合,主谓式结构
道貌岸然,常用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主谓式结构,道貌岸然意思是:形容神态庄重;外貌严肃正经。现多用于讽刺故作正经表里不一的伪君子。也作“岸然道貌”。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成仙》。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用于嘲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