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种植五谷。“不毛之地”指坚硬瘠薄、不适种植五谷的土地。语出《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后用“不毛之地”形容荒凉贫瘠的土地。△“不食之地”
夏六月乙卯,晋荀林父帅师及楚子战于邲,晋师败绩。大夫不敌君,此其称名氏以敌楚子何?不与晋而与楚子为礼也。曷为不与晋而与楚子为礼也?庄王伐郑,胜乎皇门,放乎路衢。郑伯肉袒,左执茅旌,右执鸾刀,以逆庄王,曰:“寡人无良,边垂之臣,以干天祸,是以使君王沛焉,辱到敝邑。君如[1]此[2],[3]之不毛之地,使帅一二[4]而[5]焉,请[6]君王之命。”庄王曰:“君之不令臣交易为言,是以使寡人得见君之玉面,而微至乎此。”庄王亲自手旌,左右㧑军,退舍七里。
[1]矜:同情、怜悯。
[2]丧人:失位流亡的人。丧,音sàng,失去。
[3]锡:通“赐”。赐与、赐给。
[4]耋老:泛指老年人。耋,音dié。
[5]绥:平安、安抚。
[6]唯:任凭、听随。
据《公羊传・宣公十二年》载,春秋时候,楚庄王因郑国有二心,而率领大军加以讨伐。城破之日,楚军开进郑国城郭大门,郑国国君襄公,在街口跪接庄王,向楚庄王请罪,并且请求楚庄王可怜他这个战败之人,赐给他一块“不毛之地”,好让他和一些老人们去安度残年。楚庄王因见郑襄公有心悦臣服的意思,因此就退兵而去。“不毛之地”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个成语,用于指坚硬瘠薄、不适种植五谷的土地。后则用来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
语义形容荒凉贫瘠的土地。
类别用在“土地贫瘠”的表述上。
①一旦受到核子辐射污染,再好的良田也会变成不毛之地。
②这片山坡之所以成为不毛之地,正是人为滥垦滥伐的结果。
③经过先民们的辛苦开垦,原来的不毛之地终于变成了一片沃野。
④这块不毛之地如果善加规划利用,一定可以成为最好的休闲公园。
⑤自从郊外那片不毛之地突然涌出石油之后,原本冷清的小镇就渐渐繁荣起来了。
⑥这里原来是块不毛之地,想不到今天居然高楼大厦林立,竟成了地价最高的精华区。
waste land
不毛(ふもう)の地(ち),なにも生(は)えないところ
terrain stérile,improductif(désert)
гóлая земля
bù máo zhī dì
ABCD式组合,偏正式结构
不毛之地,常用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偏正式结构,不毛之地意思是:原指不种五谷的地方。后指最荒凉、贫瘠或没有被开垦的地方。也作“不发之地”。出自战国・公羊高《公羊传・宣公十二年》。一般作主语、宾语,形容荒凉或未开垦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