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特异的,突出的。~为( wéi )。~异。无耻之~。
②更加,格外。~其。
③过失。效~(学着别人做坏事)。
④怨恨,归咎。怨天~人。
⑤姓。
形
1.形声,小篆字形,从乙,又声。乙象植物屈曲生长的样子,受到阻碍,则显示出它的优异。本义:最优异。
2.同本义。
尤,异也。--- 《说文》。朱骏声曰:此字当之猶之古文,犬子也。尤,怪也。--- 《小尔雅》尤,异也。--- 《广雅》夫有尤物。--- 《左传 · 昭公八年》。注:“异也。”而视之尤。--- 《左传 · 襄公二十六年》。服注:“甚也。”然有知强弱之所尤。--- 《管子 · 侈靡》。注:“殊绝也。”夫子,物之尤也。--- 《庄子》
尤功(功绩最卓著。亦指功绩最卓著的人)
outstanding;
3.惊异。
公饮之酒,厚酬之,赐及从者。司马亦如之。张丐尤之。--- 《左传》
staring;
动
1.责备;怪罪。
尤其室。--- 《左传 · 襄公十五年》。注:“责过也。”畜君何尤。--- 《孟子》。注:“何尤,无过也。”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 宪问》
尤苦(苛责;污蔑);尤恶(谴责和憎恶);尤怨(埋怨;怨恨)
blame;
2.缠绵;爱昵 。
尤殢(尤云殢雨;也指放娇撒赖,纠缠不清);尤红殢翠(比喻男女间的缠绵亲昵);尤云殢雨(喻缠绵于男女欢爱)
linger; show tender affection for;
名
1.过失,罪过。
废为残贼,莫知其尤。--- 《诗 · 小雅 · 四月》
尤诟(过失和羞辱);尤违(过失;过错);尤累(过失)
mistake;
2.姓。
副
◎尤其,更加 义兴人谓三横,而 处尤剧。—— 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后汉书·张衡传》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然是说也,余尤疑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 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又
尤甚;尤妙。
particular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