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表明,把事物拿出来或指出来使别人知道。~警。~范。~弱。~威。~众。~意。告~。指~。请~。
②对来信的敬称。赐~。
动
1.会意。小篆字形,“二”是古文“上”字,三竖代表日月星。甲骨文本作“T”,象祭台形。“示”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其义多与祭祀、礼仪有关。本读( qí )。本义:地神。引申义:让人看,显示。
2.显现;表示。
示,现也。--- 《华严经音义》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 《说文》。古文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示,现也。--- 《苍颉篇》武王示之病。--- 《战国策 · 秦策》穷不得所示。--- 《楚辞 · 怀沙》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史记 · 廉颇蔺相如列传》斩使以示威。--- 《三国演义》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 明 ·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示像(显露外形);示疾(佛教语。佛菩萨及高僧得病);示现(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示贬于褒(寓批评于表扬);示重(表示器重);示问(指表示问候的简札书启之类);示俭(表现节俭);示优(表示优厚);示惩(表示惩戒);示怀(表示恩德);示导(启示开导);示诲(开导教诲)
notify; show;
3.指示;让人看;把事物摆出来或指出来让人知道。
示,语也,以事告人曰示也。--- 《玉篇》示,垂示。--- 《广韵》示我周行。--- 《诗 · 小雅 · 鹿鸣》言示之事。--- 《诗 · 大雅 · 抑》则不能毋举物示之乎?--- 《墨子 · 尚贤下》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老子》袒而示之背。--- 《左传 · 庄公八年》召桑田巫,示而杀之。--- 《左传 · 成公十年》璧有瑕,请指示王。--- 《史记 · 廉颇蔺相如列传》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资治通鉴》归以示成。--- 《聊斋志异 · 促织》
示仰(指示;传达);示梦(灵魂在梦中以事示人);示下(指示);示导(启示开导);示众(给大家看,特指当众惩罚人);示及(见示、谈到);示化(启示化导);示世(昭示于世人);示唆(启示);示覆(书牍中请对方作答之用语);示知(信函用语。告知);示谕(告知;晓示)
point out; demonstrate;
4.暗示;示意解释。
范增数目 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史记 · 项羽本纪》
hint;
名
1.公文,告示。
那看的人虽如人山人海,好在国王久已出示,毋许驱逐闲人,悉听庶民瞻仰。--- 《镜花缘》
notice;
2.泛指命令、指示。
戏子们请老爷的示:还是伺候,还是回去?--- 《儒林外史》
order;
3.对别人来信的敬称 。
惠示;赐示。
your letter; instr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