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法则,规章。纪~。法~。定~。规~。清规戒~。~师。
②约束。~己。
③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后来“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
④旧诗的一种体裁。~诗。
⑤姓。
名
1.形声。从彳( chì ),聿( yù )声。本义:法律;法令。
2.同本义 (多指具体的规则、条文)。
律,均布也。--- 《说文》出以律。--- 《易师》律,法也。--- 《尔雅 · 释诂》天下既定,令萧何次律令。--- 《汉书 · 高帝纪》兵大律在谨,论敌察众,则胜负可知也。--- 《商君书 · 战法》以律非故杀。--- 清 · 方苞《狱中杂记》
律则(律条);律贯(法律系统);律科(法令条文);律度(规矩,法度);律纪(纪律);律贯(指法律系统);律斩(依法斩决)
law;
3.律管,古代用来校正乐音标准的管状仪器。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阶。从低音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叫律,成偶数的六个管叫吕。统称十二律。
截竹为管谓之律。--- 蔡邕《月令章句》
律本(指黄钟。黄钟为十二律的开始,其他各律均由此推衍而相生,所以称为律本);律管(律琯。用竹管或金属管制成的定音器具)
a series of standard bamboo tuning pitch-pipes used in ancient music;
4.音律,乐律。古人按乐音的高低分为六律和六吕,合称十二律。
五声六律十二管。--- 《礼记 · 礼运》
律尺(古代用以制定乐律的度尺);律吕(乐律的通称);律均(古乐的十二律与五韵);律历(指乐律和历法)
temperament;
5.律诗的简称 [lüshi]。
律切(切合格律);律手(掌握格律的能手)
6.佛教的戒律 。
律藏(佛教经典中关于戒律的著作的总称);律仪(僧侣遵守的戒律和立身的仪则);律爷(小道士对师父的敬称)
discipline;
7.古代爵位的等第。
有功德于民者,加地进律。--- 《礼记 · 王制》
grade in ancient rank of nodility;
8.指季节和气候。
大地回春律,山川扫积阴。--- 陆游《春望》
season and climate;
动
1.约束。
五伯兼并,而以桓律人。--- 《韩非子 · 难四》抱持多反倒,威怒不可律。--- 李商隐《娇儿诗》
律人(约束他人);律身(律己)
restrain;
2.遵循。
劳知而不律先王。--- 《荀子 · 非十二子》
follow;
3.击。
闇漠感突,上击下律。--- 枚乘《七发》
beat; hit;
形
◎高。
南山律律。--- 《诗 · 小雅 · 蓼莪》
律律(山高峻的样子);律魁(高大的样子)
hi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