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凤毛麟角”。见“凤毛麟角”条。
此处所列为“凤毛麟角”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凤毛麟角”系由“凤毛”及“麟角”二词语组合而成。“凤毛”见于《世说新语・容止》。王劭是王导的第五子,风度姿态都很像他的父亲。他作侍中时,有次奉旨授予桓温升职用的官服。王劭刚从大门进入,桓温远远的望著他,觉得他有其父之风。六朝时南方人称赞子弟的才干可与父兄辈相比者为“有凤毛”,于是桓温就说:“大奴固自有凤毛。”意思便是称赞王劭的能力不输给其父王导。“麟角”见于〈万机论〉。魏文帝曹丕雅好文学,即位后进行了一连串的改革,包括选拔人才,提倡文学,一时之间,文风大盛。但为学之人虽多,有所成就之人却少,故蒋济在〈万机论〉中评论道:“学习的人虽然多得像牛毛一样,但真正学有所成的人却像麒麟的角一样稀少。”后来这两个词语被合用成“凤毛麟角”,用来比喻稀罕珍贵的人、物。
black swan(hen's teeth)
lín jiǎo fèng máo
ABCD式组合,联合式结构
麟角凤毛,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联合式结构,麟角凤毛意思是:麟的角,凤的毛。比喻稀有而又难得之人才或事物。出自元・王逢《奉寄兀颜子忠廉使》诗。一般作宾语、定语,指稀有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