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查字、词、成语解释_查组词 - 查字词网

名实不副

基础信息

  • 成语名实不副
  • 拼音 míng shí bù fù
  • 繁体名實不副
  • 感情 中性成语
  • 近义词 名不副实
  • 反义词 名副其实
  •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上》:“宰衡官以正百僚、平海内为职,而无印信,名实不副。”
  •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定语;指空有虚名。
  • 例句 鲁迅《十四年的“读经”》:“无论怎样言行不符,名实不副。”

成语解释

【释义】

即“名不副实”。见“名不副实”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名不副实”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名不副实”典源作“名实不副”。“名”指名声、名义,“实”指实际的情形,名和实如果一致,那就是“名副其实”,但是如果不能互相配合,那就是“名不副实”了。古人十分重视“名”、“实”的重要性,如《论语・子路》:“子曰:『必也正名乎!』”又言︰“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就是孔子强调要辨正名义,使名实相符,如此一来,做事才会成功。在所引典源《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中,王莽为了篡夺汉室,所以千方百计地为自己铺路。他任宰衡、太傅、大司马,先掌握朝中的实权。但是有实权,而无名义,容易遭人非议。所以他上书太后,认为自己身为宰相,统领朝廷百官,却没有象征身分的印信,显得名实不副,因此请太后授他宰相印章,这样才能名副其实。后来“名不副实”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空有虚名,不合实际。出现“名不副实”的书证如三国魏・刘劭《人物志・效难》:“中情之人,名不副实,用之有效,故名由众退,而实从事章。”

【书证】

  • 01.《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臣愚以为,宰衡官以正百僚平海内为职,而无印信,名实不副。”(源)

成语翻译

have an undeserved reputation

成语接龙

正在加载接龙成语...

míng shí bù fù

名实不副

ABCD式组合,主谓式结构

名实不副,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主谓式结构,名实不副意思是:名声和实际不相符。指空有虚名。出自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上》。一般作谓语、定语、定语,指空有虚名。

浏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