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查字、词、成语解释_查组词 - 查字词网

汗流浃体

基础信息

  • 成语汗流浃体
  • 拼音 hàn liú jiā tǐ
  • 繁体汗流浹體
  • 感情 中性成语
  • 近义词 汗流浃肤
  • 出处 宋・张师正《括异志・张龙图》:“张焘误食厌物,谢既再拜而悟,汗流浃体。”
  •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满身大汗。
  • 例句 梦觉,汗流浃体。宋·王巩《随手杂录》

成语解释

【释义】

犹“汗流浃背”。见“汗流浃背”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汗流浃背”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汗流浃背”原作“汗出沾背”。西汉初年,由于惠帝才智平庸,朝政由吕太后把持,并分封其家族兄弟为王。吕后去世后,太尉周勃带兵诛杀吕氏诸王,铲除吕氏的势力,并迎高祖刘邦的另一个儿子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文帝即位后,右丞相陈平认为周勃平定吕氏之乱,巩固汉室的天下,功劳比自己要大得多,于是自愿将右丞相的位子让出。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周勃成为群臣中地位最高的右丞相,陈平则降为较低的左丞相。有一天早朝时,汉文帝问周勃说:“国家一年判决的诉讼有几件?”周勃过去都是掌管军事,对这些事情并不了解,只好回答不知。文帝又问:“国家一年的税收支出又是多少?”周勃也太不清楚,只好又回答不知。文献中使用“汗出沾背”来形容周勃对政事一问三不知,心里感到十分著急、惭愧,汗流了满身,背都湿透了。后来“汗流浃背”这句成语就由此演变而出,形容非常惭愧、惊恐的样子。亦用于形容工作辛劳。

【书证】

  • 01.《太平广记・卷一二○・康季孙》引《还冤记》:“康季孙性好杀。……常病笃。梦人谓曰:『若能断杀,此病当差,不尔必死。』即于梦中,誓不复杀。惊悟战悸,汗流浃体。”
  • 02.宋・张师正《括异志・卷七・张龙图》:“谢既,再拜而悟,汗流浃体。”

成语接龙

正在加载接龙成语...

hàn liú jiā tǐ

汗流浃体

ABCD式组合,联合式结构

汗流浃体,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联合式结构,汗流浃体意思是:汗流全身。形容极度惊惧。出自宋・张师正《括异志・张龙图》。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满身大汗。

浏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