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枝大叶”之“粗”,典源作“麤”。“麤”同“粗”。简略概括。※语或本《朱子语类・卷七八・尚书一・纲领》。后用“粗枝大叶”比喻疏略,做事不细密。亦用于比喻大体的轮廓。△“粗心大意”
[1]恐不是[2]做。[3][4]枝大叶,今〈书序〉细腻,只似[5]时文字。
[1]〈书序〉:《书经》的序文,疑为孔安国所作。
[2]孔安国:公元前156?∼前74?,孔子十二世孙,西汉大儒。治古文尚书,以今文读之,又作古文孝经传、论语训解。
[3]汉文:汉代的文章。
[4]麤:音cū,同“粗”,不精致、不细腻。
[5]六朝:三国至隋统一前后三百余年的历史时期,称为六朝。
“粗枝大叶”原作“麤枝大叶”。在《朱子语类・卷七八・尚书一・纲领》中,集录后世各家对于《书经》成书时间和作者的质疑。因为汉代文章的文体粗枝大叶,简略概括,然而〈书序〉文体细腻、精致,像是六朝时的作品,所以认为〈书序〉不是汉代孔安国所作。典源中“粗枝大叶”是用来指文体的简略概括,演变到元代石君宝《紫云庭》第一折:“我看不的你这般粗枝大叶,听不的你那里野调山声。”则用来比喻疏略,做事不细密。清・梦麟〈澹道人秋色梧桐图歌〉:“当其落墨时,倏欻风雨生,粗枝大叶气横出,披拂尽作秋声鸣。”则用来形容作画时构图粗犷豪迈,气势纵横。另外在《镜花缘》第一六回:“老夫于学问一道,虽未十分精通,至于眼前文义,粗枝大叶,也还略知一二。”则是用来比喻大体的轮廓。
㈠
语义简略概括。
类别用在“简略草率”的表述上。
①他的报告写得粗枝大叶,因此有许多处内容交待不清。
②整本书写得极为粗枝大叶,看过后很难让人能完全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㈡
语义比喻疏略,做事不细密。
类别用在“草率粗心”的表述上。
①他一向粗枝大叶,由他单独承担任务,主管总是不放心。
②他是个粗枝大叶的人,叫他做这种精细的工作,恐怕不妥当。
③这件事充分暴露了老陈主观的思想方法以及粗枝大叶的作风。
㈢
语义比喻大体的轮廓。
类别用在“概要轮廓”的表述上。
①对于古典诗词虽然不太精通,但粗枝大叶的知识我还略知一二。
②这门学科广大深奥,一学年的课只能学个粗枝大叶,说不上有完整深入的认识。
同义“粗枝大叶”及“粗心大意”都有马虎、不细心的意思。
异义“粗枝大叶”侧重于形容轻率、不够细腻;“粗心大意”侧重于形容草率、不够谨慎。
粗枝大叶 | 粗心大意 | 例句 |
---|---|---|
✅ | ❌ | 他是个粗枝大叶的人,叫他做这种精细的工作,恐怕不妥当。 |
❌ | ✅ | 他写数学考卷时总不免粗心大意,已算出来的答案,竟然填错了题号空格,实在冤枉! |
negligent in one's work
大雑把だ,いい加減 (かげん)だ,おおまかだ
négligent et insouciant
leichtfertig und oberflǎchlich(schlampig)
небрéжно
cū zhī dà yè
ABCD式组合,联合式结构
粗枝大叶,常用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联合式结构,粗枝大叶意思是:原指花草树木的枝茎粗壮。原比喻简略或概括。现多指工作粗糙;做事不认真、不细致;不研究事物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又比喻不周密、不详细或比喻粗略的轮廓。出自宋・朱熹《朱子语类》第78卷。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比喻作风草率,不精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