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查字、词、成语解释_查组词 - 查字词网

一隙不通

基础信息

  • 成语一隙不通
  • 拼音 yī xì bù tōng
  • 出处 明・宋应星《野议・学政议》:而书旨、文字一隙不通者,百人之中,不下三十人。

成语解释

【释义】

义同“一窍不通”。见“一窍不通”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一窍不通”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商朝末年,纣王沉溺酒色,设酒池肉林,不理朝政,杀害许多直言进谏的忠臣,导致国势危在旦夕。纣王的叔父比干,是当时的贤人,他看到纣王如此荒淫无道,十分痛心,便劝谏他力图振作,远离酒色,造福天下百姓。纣王不听,反而以贤人的心七窍皆通的传说为借口,要借比干之心来看看,便将比干处以挖心酷刑。孔子针对这段历史,很感叹地说:“纣王的心智如果有一窍可通,比干就不会死了。”由此说明,为政者如果心智昏昧不明,便是国家灭亡的主要原因。后来“一窍不通”这句成语,就从《吕氏春秋・贵直论・过理》中所载的孔子的这段话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人昏昧不明事理,或对某事完全不懂。

【书证】

  • 01.明・宋应星《野议・学政议》:“试就今日青衿而概数之,百人之中,贯通经书旨趣成文可观者,十人而止;……而书旨、文字一隙不通者,百人之中,不下三十人。”

成语接龙

正在加载接龙成语...

yī xì bù tōng

一隙不通

一隙不通,汉语成语。一隙不通意思是:一孔不通。比喻一点都不懂。出自明・宋应星《野议・学政议》:而书旨、文字一隙不通者,百人之中,不下三十人。

浏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