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出一个头。后指超越他人,独露头角。#语本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其三○。△“出类拔萃”
某启。承惠〈答苏轼书〉,甚佳,今却纳上。〈农具诗〉不曾见,恐是忘却将来,今再令去取。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可喜可喜。罚金未下,何害?不必居家俟命。因出,频见过,某居常在家。吾徒为天下所慕,如轼所言是也。奈何动辄逾月不相见?轼所言乐,乃某所得深者尔,不意后生达斯理也。
另可参考:《宋史・卷三三七・苏轼列传》
北宋仁宗嘉祐年间,当时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欧阳修担任科举考试的主考官。当他阅卷时,看到了苏轼的文章,十分惊喜,认为这苏轼是个难得的人才,想将他名列第一。因为当时考卷是密封的,并不知是何人所作。欧阳修虽然非常赞赏这篇文章,但又觉得看起来很像是他朋友曾巩的文笔,为了避嫌,就把这份考卷定为第二名。放榜后,苏轼去拜见欧阳修时,才知是误会一场。欧阳修很欣赏苏轼的才气,他写给好友文学家梅尧臣的信中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就是说欧阳修觉得苏轼实在很有才气,应该给苏轼让路,不要阻挡他的前程,让他能超出自己的成就。后来苏轼在欧阳修的提拔下,成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出人头地”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超越他人,独露头角。
语义超越他人,独露头角。
类别用在“卓异超群”的表述上。
①一心想出人头地,使他不愿意向命运屈服。
②这位年轻人相当出色,假以时日必然出人头地。
③如果心怀不轨,纵然是出人头地,也只是昙花一现。
④为了想出人头地,他几乎不择手段的排除一切障碍。
⑤他不肯脚踏实地,却想一步登天,快速的出人头地。
⑥他今天能在绘画界出人头地,除了天分外,从小的努力也是重要因素。
⑦母亲说:“我苦心拉拔你长大,就是希望你能出人头地,好光宗耀祖。”
⑧他以为只要巴结权贵,就能出人头地,结果是当一只亦步亦趋的哈巴狗而已。
stand out among others
人(ひと)に拔(ぬき)んでる,一頭地(いっとうち)を拔(ぬ)く
über die anderen hinauswachsen(alle anderen übertreffen)
chū rén tóu dì
ABCD式组合,动宾式结构
出人头地,常用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动宾式结构,出人头地意思是:原意是让这个人高出一头。后形容超过一般人或高人一等。出自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