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狭窄的路上相遇,不易避让。#语本乐府古辞〈相逢行〉。后用“狭路相逢”比喻仇人相遇。
相逢狭路间,道[2]不容车。不知何年少,夹毂问君家。君家诚易知,易知复难忘。
[1]典故或见于宋・苏轼《艾子杂说》。
[2]隘:狭窄。
宋・苏轼《艾子杂说》
营丘士性不通慧。每多事,好折难,而不中理。一日,造艾子问曰:“凡大车之下,与橐驼之项,多缀铃铎,其何故也?”艾子曰:“车驼之为物,其大,且多夜行,忽狭路相逢,则难于回避。以藉鸣声相闻,使预得回避尔。”营丘士曰:“佛塔之上,亦设铃铎,岂谓塔亦夜行而使相避耶?”艾子曰:“君不通事理乃至于此!凡鸟鹊多托高以巢,粪秽狼藉。故塔之有铃,所以警鸟鹊也。岂以车驼比耶?”
“狭路”就是狭小的路,两车在此狭路相遇,避无所避,退无所退。在《乐府诗集》里收录了一篇古辞,诗中就描述到狭路上与一位陌生人相遇。对方车马迎面而来,由于道路狭窄,不容两辆车同时通过,两人的座车便挤在一起。宋・苏轼《艾子杂说》也有“车驼之为物,其大,且多夜行,忽狭路相逢,则难于回避”的说法。又因“狭路相逢”难以相让,故引申有仇对的意思,所以后来“狭路相逢”一语多转用来比喻仇人的相遇。
语义比喻仇人相遇。
类别用在“仇家巧遇”的表述上。
①两个仇人今日狭路相逢,分外眼红。
②本想要避开对方,没想到狭路相逢,又在此地碰见。
③这两人素来不合,今天狭路相逢,免不了有一番争执。
④他们虽然学术立场不同,今日狭路相逢,也只作君子之争。
meet face to face on a narrow path
狭(せま)い道(みち)で会(あ)ったらゆずりようがない
zu einer unvermeidlichen Konfrontation zwischen zwei Gegnern kommen
xiá lù xiāng féng
ABCD式组合,偏正式结构
狭路相逢,常用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偏正式结构,狭路相逢意思是: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没有地方可让。后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出自元・无名氏《争报恩》。一般作谓语、定语,指对立双方互不相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