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装珍珠的盒子,而把珍珠退还。典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后用“买椟还珠”比喻舍本逐末,取舍失当。
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言多不辩,何也?”曰:“……[1]人有卖其珠于[2]者,为[3]之柜,薰以[4],缀以珠玉,饰以[5],[6]。郑人买其[7]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言多不辩。”
[1]楚:春秋时楚国。周成王封熊绎于楚,本子爵,春秋时僭号称王,为战国七雄之一。领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后为秦所灭。
[2]郑:春秋时郑国。周宣王封庶弟友于郑,伯爵。初都棫林,在今陕西华县;后徙郑,在今河南省新郑县西北。
[3]木兰:落叶乔木,叶呈倒卵形互生,叶脉上有茸毛。初春时,花先叶而开,花瓣六片,大如莲,内白外紫,香味浓郁。多生长于山地。亦称“木笔”、“木莲”、“新夷”。
[4]桂椒:肉桂和山椒二种香木。
[5]玫瑰:珠属,又称火齐珠。如云母,色黄赤如金,出越南中部(汉日南郡)。
[6]辑以羽翠:用翡翠来装饰。“辑”亦“缀”、“饰”之意。“羽翠”,一作“翡翠”,可从。
[7]椟:音dú,木制的盒子。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有一天楚王对田鸠说:“墨子之学是当代非常著名的学说,它的内容很好,但文词却多不美妙,是什么原因呢?”田鸠就说了两个故事,其一是:“有一个楚国人到郑国卖珍珠,他用木兰木作了一个装珍珠的盒子,用香木薰得香香的,盒子外面用翡翠和玫瑰来装饰。结果郑国人买了他的盒子,却将珍珠退还。那楚人可说是擅于卖盒子,却不擅于卖珍珠了!现在发表言论的人,都用巧妙的言辞;作君王的,只喜欢看这些美妙的言辞,却忽略了这些言论是有功用的。墨子的学说,是传授先王的道术,阐述圣人的言论,普遍告知世人。所以并不加以修饰,以免人们只喜爱他美妙的言辞,而忽略了其中的功用。”后来韩非子所谓的楚人卖珠这个故事,被浓缩成“买椟还珠”,用来比喻舍本逐末,取舍失当。
语义比喻舍本逐末,取舍失当。
类别用在“取舍失当”的表述上。
①先把采购资讯和标的掌握好,免得受买椟还珠的讥讽。
②很多附庸风雅、虚有其表的收藏家,专干买椟还珠的蠢事。
③读古典诗,不顾内容,只注意平仄格律,与买椟还珠何异?
④读经如果不探究其中的义理,只留心章句训诂,那就像买椟还珠一样,读再多也没用。
buy basket without the jewels
mǎi dú huán zhū
ABCD式组合,连动式结构
买椟还珠,常用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连动式结构,买椟还珠意思是:买下了盛珍珠的盒子;却退还了匣子里的珍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出自战国・韩 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